Apple Pay入华带来了一次移动支付产业的突袭,在强大的品牌效应之下,消费者开始逐渐关注、认知并使用NFC支付。在行业深耕多年的强企们,也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声音,在拼杀中争夺着自身在行业的更高地位。期间伴随着有卡无卡争议,穿戴式支付争议,服务商定位思考等问题,不断优化自身战略。在此移动支付网有幸采访了北京 博思汇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思汇众”)CEO於志渊,聊聊相关的产业问题。
陨火燎原 Apple Pay带来的喜与忧
描述希望的燃起,人们喜欢用星火燎原。但Apple Pay的入华,更像是一个陨石撞击,在NFC的草原,带来了希望大火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撞出了不小的坑。让产业链看到了落地的希望的同时,也冲击出了不少曾经难以挖掘的行业问题。
于喜,对于Apple Pay的入华,於志渊最大的感受是民间刮起了一场刷手机的风潮,Apple手机上的开卡率超乎寻常的高,紧接着,华为、三星各自携优势资源切入市场,NFC手机支付成井喷之势。
于忧,作为一个在行业中积累了五六年,参与不同的运营商和银行大大小小试点数十个的服务商来说,今年才真正感受到市场需求的猛增,但无奈手机支付的掌控权在手机厂商手里,对于单一应用商,并不是很容易合作和推广。因此大家的焦点部分转到了穿戴式支付产品上。美观易佩戴,用户粘性强,成本低廉,渠道可控,应用可控是穿戴式支付的几大优势。
异军突起 穿戴式与支付的崛起
正是因为手机厂商对手机支付的强大控制力,让许多拥有支付野心的角色另辟蹊径,寻找能够替代手机的方案。正值穿戴式设备的崛起,穿戴式与支付的结合成为了行业一大话题。在於志渊看来,智能穿戴设备与支付具有天然的强绑定需求,因为智能穿戴设备要解决的除了交互还有生活消费需求,这样它的强性需求才会体现,才会更好的解决用户的核心问题,把传统消费通道打通,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的场景交互应用。对于博思汇众,关注更多的是线下消费,如乘坐交通工具,银行卡,校园卡,封闭环境下的会员卡等。通过将多应用功能的卡集成到SE当中,实现各种应用需求,帮助智能穿戴设备提供更多的交互粘性。
对于穿戴式设备的未来,於志渊认为未来的智能穿戴设备将具有一个能够扩展且支持多支付应用的平台,如商场打折卡,SPA会员卡,健身卡,小区停车卡等等,通过多卡合一的方式呈现在智能穿戴设备中,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白马之辨 有卡无卡是伪命题
白马非马?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过逻辑上的著名辩论。那么异形卡、云卡、虚拟卡也不是卡?到了今天,支付的未来存在有卡和无卡的争论,支付的未来到底是彻底被手机和穿戴式等移动设备替代,实现无卡化,还是实体卡仍然有一定的地位呢?
“作为与客户最为贴近的技术服务商,博思汇众深切感受到,在互联网环境中,其实有卡与无卡的表象争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重要的是细分用户场景和用户需求。”於志渊认为,“所谓有卡无卡的讨论,其实主要是针对卡行业或者以卡为认证基因的众多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之间的角力。但我们认为:真实的从用户角度出发的需求是“安全”。“
如果用户接受非安全的体系,那么就可以完全利用云和操作系统的灵活性,来开发各种卡类应用,典型的如“会员卡”,现在已经大规模迁移到手机APP端,因为它无非是一个标识,商家用这个标识来标识用户身份,而且并不是很在意是否有他人也在同时使用这个用户身份。
而原来的大部分有卡行业,比如电信,银行,政府,交通,卫生,公安,无一例外都对安全和身份认证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大部分行业对安全等级的要求在EAL4+以上。而目前,基于云或者软件的安全环境都无法达到这个安全等级。运营商关注的是用户身份是否合法、唯一,是否有克隆的现象存在,是否处于安全监控当中。在这种情景下,必须有安全载体(SE)存在于安全体系当中。
深入到讨论现在SE大行其道的市场情况,於志渊认为,SE是将卡泛化的概念,从以前单一的智能卡ID-1或PlugIn形态,变化为可以嵌入到任何硬件设备当中的芯片,封装也以各类芯片的封装形态出现(如DIP,QFN),形态的改变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众多行业安全化的趋势当中,手机支付首当其冲,因为它的行业规则最清晰,受理环境最完善,用户需求最旺盛。
共2 页 [1] [2]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移动支付仍为角力焦点 风险控制是金融创新底线
星巴克说它的专属移动支付来中国了 但实际呢?
沃尔玛二维码移动支付要推到全美所有门店了
沃尔玛在美正式推出移动支付 支持苹果和安卓
沃尔玛移动支付已遍及美国14州,两月将扩至30州
搜索更多: 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