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厂关门的更多?
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珠三角正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珠三角内部的大整合渐成潮流,高科技企业在这个区域内重组和调整中担当主角。
上述深圳电子行业协会人士林波常年与中小企业打交道。他感觉今年经营状况并未好转,企业对短期的看法也不乐观。很多出口型的企业抱着希望去参加展会,如果能接到单,就有续命的资本,但是即便续命了,也担心维持不了多久。
而在东莞,尹建文发现今年订单量比去年稳定,有些企业甚至还有增长,招人相对往年也要容易一些。他介绍,协会会员企业有230多家,从去年到现在关闭的会员企业不到10家。
针对上述两种不同的感受,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对记者分析:“这几年,华为的终端公司从深圳搬去了东莞,东莞市政府也从其他地方引进了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这些巨量级的企业一过去,就把周边的中小企业都搞活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主要是升级,从低端的加工制造升级到为高端的产业提供零配件。”
他说,而对于迁出地深圳的企业来说,更多是转型,要么是转到第三产业,要么是将工厂迁出深圳了,所以工厂关门的看起来比较多,但其实深莞两地都是在往好的方向走,都是在顺应当地的发展趋势。
2012年,华为在东莞松山湖注册了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2014年9月,中兴通讯斥资百亿在广东河源建研发生产基地。2015年11月,比亚迪与广东汕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6个项目。
今年5月份,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在2015年成为东莞营收和纳税第一大户的消息传出来后,引发了外界对深圳制造业的忧虑,“华为跑了”、“中兴跑了”等言论甚嚣尘上。
随后,深圳市市长许勤公开澄清。据媒体报道,5月29日,许勤表示,中兴、华为等企业不仅为深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是深圳对口支援广东东部地区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但是华为、中兴不会离开深圳。
宋丁也认为,大企业将制造环节迁出深圳,是重新进行战略布局和产业调整的结果,也有利于珠三角区域的整体发展。“珠三角内部整合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平台,企业腾笼换鸟的成本低,政府政策的落实也非常快。” 他说。
城市定位谋变
2008年,广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即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产业调整、升级空间。
由此,当地政府对东莞市的战略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2015年,东莞市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东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罗永峰说,从“世界工厂”向“制造名城”的转变,就是从来料加工型、生产车间型向创新驱动型、品牌生产型转变,是更加注重品牌化、科技化和美誉度的产业链转型升级。
而深圳,在土地资源紧张和工业“肥水”溢出的背景下,究竟是该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还是应该转向服务业?
几年前,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刘国宏曾经就深圳企业出现外迁趋势做了一项调研,“最后政府还是认为应该牢牢抓住制造业的优势。”
尽管没有大力扶植,深圳第三产业发展势头依然迅猛。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二产业增加值7205.53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1.80亿元,增长10.2%,增幅高于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8%,高出第二产业将近18个百分点。
深圳本地有一种意见认为,2020年,深圳的第二产业比例可能下降到35%以下。而如果第二产业比重降至35%以下,意味着深圳的产业发展变得不均衡。
刘国宏认为,经济孵化是个天然的过程,与深圳GDP总量接近的新加坡工业比重已经跌到了25%。“一味地说保留工业用地和工业体量,是不现实的。但从城市的健康发展角度而言,深圳市政府还是要维护一定的工业体量,还会向工业有比较多的倾斜。”(第一财经 王玉凤)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食品制造业利润居轻工业之首 PMI显刺激“进退两难” 制造业不稳愁就业 中国5月制造业PMI隐现疲态 再度站上50 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好于预期 经济学家连平:制造业下行压力不减 未来数月或走弱 搜索更多: 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