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引来了哪些人
在张婧看来,书店对购物中心更重要的回报是非利润的辐射性效应。
比如,2016年初,演员陈坤在Page One举行新书《大宇宙》发布活动,吸引诸多粉丝、媒体到场和关注,对三里屯太古里也起到引流效果。
Page One与三里屯太古里项目的开放商——太古地产有限公司有长期稳定的合作。除三里屯外,该公司在北京的另一个项目颐堤港也引入了这家书店。
除了较低租金、较长租期、装修补助三大优惠外,一些购物中心举办活动时,也会“覆盖”项目内的书店。
2015年圣诞节,三里屯太古里邀请了来自芬兰、经专业认证的圣诞老人到商场作现场巡游。他们在Page One与读者也有互动交流、派送礼物。太古里还利用线上线下的媒体资源为Page One作推广。
书店每年组织、参与活动的场次,不同商业体规定各异。大悦城对此没有硬性规定,“只是双方会不定期作非正式的交流探讨。”文艳说。
目前,主要有两种购物中心倾向引入书店。一种是主题化的,客群中年轻人或白领阶层较多,精神文化需求高;另一种是较大的社区型超市,人们不满足仅购买生活用品,书店的存在提升了消费层次。
“商场希望能借此提高自己的调性,使引入的人流整体素质较高,同时也是项目内其他业态比较需要的客流。”王永平说。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其经营是动态型过程,会不断调整品类和业态,每三、五年是一个大的调整期。
而业态构成是有梯度的。书店与餐饮、儿童消费品等都属于低租金业态,一般作为提高中心档次、拉动客流的品类,会以相对较低的租金来培育。“先利用这些业态把客流吸引过来,再进行调整。”朱凌波说。
在王永平的观察中,虽然商业地产对书店的认知较前几年有了跨越式发展,但并非购物中心的必选。除调性的考虑之外,往往要在商业条件上作太多妥协。
“不仅租金低,而且要把面积放大到允许它经营盈利性商品,比如咖啡餐饮。”他对本刊记者说:“所以,书店现在都讲究‘打包’,否则租金全免也不肯进驻,说到底书店不是赚大钱的买卖。”
书店的谨慎
另一方面,书店也有自己的考虑。
“我们首先看商场对空间业态是否有很强的文化属性的要求。”“单向空间”首席运营官张帆说:“庆幸的是,与前些年相比,多数商场都认识到文化业态的重要性。”
目前,“单向空间”在北京有三家分店,分别位于花家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内、朝阳大悦城及爱琴海购物中心。其中业绩最好的是朝阳大悦城分店。
在张帆看来,除了客流量较大这一因素外,大悦城对商场的运作与单向空间有相似之处。比如,不是单一地把商场定位成卖东西的地方,而是可以让人们聚到一起交流互动。
双方有很多合作。2015年大悦城举办“不朽的梵高”艺术展时,“单向空间”邀请艺术家赵半狄等作了一场匹配的文化沙龙;位于五层的“悦界”生活方式主题空间周年庆时,“单向空间”也组织、参与了环境戏剧、创意集市等活动。
Page One三里屯太古里分店则每月至少有三场签售会,或作者、读者、嘉宾的交流会和讲座等,已超出开发商预期。
“依托于哪种商业项目,要看项目品质、位置、开发商资质,及整体品牌组合是否符合书店定位。”张婧说,三里屯聚集了大批的消费潮人,Page One恰好能为这些崇尚简约、时尚、知性的消费者带来一种创新的生活方式。
也有的书店担心与购物中心共同策划活动存在困难,如双方需求不契合;做活动需要经费,但活动人流不一定能转化成有效客流。
对此,朱凌波认为,购物中心对导流有两种需求:一种是聚集人气,只要把整体人气“托”起来,即使阶段性销售额没有提高,也活跃了商场氛围。
另一种情况是,商场内其他文化消费的业态品类很多,只要不断有人进入,就会产生喝咖啡、看电影等关联性消费。
尽管邀约不断,但张帆对拓展新店态度谨慎。除了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复合性经营方式复杂,无法简单复制连锁。
“有书有咖啡有文创品,最主要还有那么多活动,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拉低质量。”他解释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更多主题型、体验型的购物中心对实体书店垂以青眼。
但是,复合业态并非书店生存的万能良药,如何避免雷同、凸显特色正成为经营者们新的考验。(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于晓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书店被挤爆需提前预约 店主苦恼:很多人是来拍照
西西弗书店将全进购物中心 开创书店运营新模式
实体书店“借力重生”:创新文化服务将是发展方向
粉丝多也难支撑一家书店 国内首家推理主题书店关门
民营书店各自闯关 杭州实体书店生存现状如何?
搜索更多: 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