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服装品牌关店的话题一直是一个热点,“关店”似的渠道瘦身看起来正在这个行业里蔓延。
渠道瘦身
过去的一年,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行业去库存的实际,企业“关店”似乎是无奈之举。但更重要的是,国内服装行业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渠道扩张曾是品牌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有数据表明,2006至2009年间,匹克、361度、特步和李宁4家运动品牌的门店总数从11129间增加到23454间,复合年增长率28.2%。
渠道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在品牌初创时期,为了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适应各地市场的差异性,品牌们都倾向于选择在这方面有优势的代理或者加盟渠道。这种选择不仅让品牌的门店数量遍地开花,而且让它们获得了丰厚了经济回报。
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安踏,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大力拓展代理商的道路,效果明显。据了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安踏自建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拓展了2000多个门店,网点布局密。有报道曾说,仅1999年当年,安踏的销售额就提升了35%,赢得了很大的市场面,尤其是在华北、西北及广东等地区成了优势市场。
这种初创时期靠渠道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会增加品牌的影响力,让其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先机。然而,以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壮大的品牌,同时会导致在短时间内开出的一些缺乏风险评估的店铺处于不赢利状态。
有媒体报道,国内很多品牌在一年内开辟的代理加盟店中有30%左右处于亏损状态。
曾经一度,大踏步迈入“万店时代”的喊声饱含了行业向更大规模发展的豪情壮志。但这注定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泡影。受累于前期渠道的快速扩张,一些品牌企业无法承受由于店铺急剧增加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再加上如今存货过量、地租节节攀升等因素,品牌门店扩张速度放缓甚至关闭店铺进行“渠道瘦身”,在渠道方面的精耕细作正在被品牌企业提上日程。
国内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雅戈尔在2000年的时候,其专卖店曾超过3000家,大部分都是加盟店。庞大的加盟体系使得总部与终端信息不顺畅,管理成本上升,利润不尽人意。后来,雅戈尔开始尽量削减经营业绩不佳的加盟店。
目前,雅戈尔遍布全国的自营专卖店达816家,占总销售额的44%,商场网点1578家,占总销售额的40%,这两个主要渠道成为雅戈尔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和销售阵地,而467家特许加盟店以及公司总部特设的团购中心也进一步丰满了雅戈尔的销售终端。
雅戈尔全面“瘦身”的整合营销网络,集中优势资源对成熟市场精耕细作。在产品陈列、卖场部局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沿海发达地区及中西部的省级城市,集中力量增设自营专卖店,进驻大型商场;将市场分为“三级管理”:总公司、地区市场、城市分公司,全面提升分销功能的渠道竞争能力。
不难看出,当品牌走过依靠扩张门店的粗放发展后,渠道的精耕细作是必然。
渠道变脸
对于品牌来说,只要具备足够强大的掌控能力,让直营、代理和加盟共生于一个品牌内部完全是有可能的。但实际情况却是,在经过了成长时期的共同进退后,在后来的发展中,一些品牌商宁愿选择与代理加盟商“分手”:品牌商将现有的代理、加盟渠道收归自有,加大直营比例,以提高对品牌渠道的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当经销商们被迫交出代理权,品牌商与代理商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品牌商和代理商的分道扬镳,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权力博弈。
2011年7月18日,20多名ONLY品牌的代理商及店内员工来到位于世贸天阶的绫致时装有限公司。原因在于,丹麦绫致时装公司突然决定收回湖南ONLY品牌一些代理商的代理权,数名湖南的代理商不满意东家绫致时装公司“过河拆桥”,上京讨说法。据媒体报道,绫致公司表示,取消这几家店的代理权,是因为这几家店铺存在很多不足,已经影响了ONLY的品牌形象。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绫致便开始调整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关键一条就是提升品牌形象,增加直营店比重,降低加盟店比例。此后,便逐步收回了ONLY在西安、济南等地代理权。 共2页 [1] [2] 下一页 盘点:海澜之家、李宁等国产六大服装品牌库存数据 美国服装品牌GUESS首次进军俄罗斯 服装品牌AEO一季度销售劲增 股价大涨16% Tesco乐购关闭旗下服装品牌F&F网站并入集团主站 超半数服装品牌业绩下滑 看各家企业如何自救? 搜索更多: 服装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