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至2016年,15年里,中国酒行业可谓风起云涌。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中国的白酒产业告别爆发式增长,最近几年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
同时,今年以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洋河等多家酒企纷纷上调了核心单品的价格。业内人士表示,龙头企业频繁提价也是行业逐步回暖的信号。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加入,白酒行业渠道的深度变革业已开始。
黄金十年转入寒冬期
在2003年到2012年,这是白酒产业公认的黄金十年,在高端消费的带动下,全行业的产销不断攀升。数据显示,白酒行业2012年产量1153万千升,销售收入近4500亿元;与2003年相比,产量增长2.5倍,销售收入增长7.4倍;十年来白酒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保持了13%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十年的黄金时期,白酒企业营收也是一幅高歌猛进的景象。数据统计,2003年至2012年,白酒行业13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960.69亿元,增速呈逐年递增之势,2011年达到最高峰,为45.97%。2011年、2012年行业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16%和54.51%。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2012年之前的十几年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属于真正的黄金岁月。数据表明,在过去二十年主要的白酒品牌一直在提价,平均速度是20%—30%,中国的白酒业净利润的增速在2011年甚至超过30%,有一些主要的品牌更高于这个平均数。在2012年发表的国际中国品牌报告中,中国品牌50个最强大的品牌,酒业有七个,其中白酒有五个。
不过,从2012年开始,政策因素与产业周期发展因素叠加,白酒业进入漫长的调整期。2012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第
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禁止用公款买高档酒等。“三公消费”被限俨如白酒业的一场大挑战,加上2012下半年塑化剂事件的影响,白酒业步入寒冬期。
2013年开始,白酒业超高增长态势已不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量1226.20万吨,同比增长7.05%,但增速明显下降。
到了2014年,亏损的规模以上酿酒企业由上年的新增51家变成327家,亏损面超过12%。具体到白酒行业,2014年1498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224.54亿元,其中利润698.7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25亿元和100.8亿元。白酒行业亏损企业11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9家,累计亏损13.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23%。
而据中国酒业协会最新数据,2015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429.33万千升,同比下降1.73%;产品销售收入9229.17亿元,同比增长5.34%;实现利润总额1018.07亿元,同比增长3.93%。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689家,其中亏损企业299家,亏损面为11.1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54.37亿元,同比增长18.80%。
高端酒降价后再现提价
2012年,中国的白酒行业还处于辉煌时期,高端酒价格飞涨。那时,一瓶茅台的价格被炒到了2000元以上,供销商争抢提货,还要凭单取货,各个环节都要加价,600多元的出厂价,到消费者手里,已经涨了3倍多。
近年来,随着三公禁令、宏观经济下行、行业生存空间挤压等多重原因,高端酒价格也随之大跌。茅台价格也从之前的2000多元,跌到了1000多元,在电商平台上甚至跌到千元之内。五粮液市场价和出厂价更是长期处于倒挂状态。
经营了十几年高档白酒的酒商吴先生向记者透露,2013年到2014年初,52度五粮液(以下简称普五)的出厂价是729元,普五的市场标价基本在800元/瓶到1000元左右,但在专营店通常零售价650—700元就能拿到,不过经销商向外批发
普五的单瓶价最低是519元/瓶。也就是说,那时一级经销商每卖出一瓶普五即亏掉200元。
由于批零倒挂严重,2014年5月,五粮液将52度水晶瓶的出厂价由729元降至609元。此后的一年零3个月,就一直按照609元一瓶的价格对外发货。
不过经过三四年的深度调整,2015年白酒行业复苏趋势初显。2016年第一季度行业呈现加速复苏态势,不少白酒公司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超过15%,且库存处于低位。 共2页 [1] [2] 下一页 泸州老窖定增30亿惹争议 重回白酒百亿俱乐部埋隐忧 白酒行业涨价潮来袭 是行业逐步复苏吗? 白酒业崛起背后:挤死小的 大的才能增长 白酒业下滑 茅台镇变谦卑力捧旅游 白酒上市企业“小阳春” 二三线品牌分化 搜索更多: 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