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位于合肥市长江路上安徽图书城的文化创意集市又“开市”了,手工艺制作、绘画、美食等多个种类的文化创意产品项目集中展现。主办者介绍,这个藏在书店里的文化创意集市,已经举办了四期,他们希望将“集市”打造成才艺展示和原创产品的平台,打造成有格调、有趣味的品牌。
书店本是个“宁静”的场所,集市却是“热闹”的代名词。书店与集市绑定,似乎预示了实体书店的热闹复苏,也代表了目前很多实体书店自我突破的发展方向。在年初举办的2016全国千家实体书店发展大会上,业内达成共识:追求特色发展、创新文化服务将是今年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
熟悉合肥实体书店的读者们并不陌生,近十年来,实体书店倒闭潮甚嚣尘上,各类书店的生存状态颇为引人关注。金寨路上的爱知书店、中科大附近的保罗的口袋等,虽然偏于一隅,却是坚守多年、特立独行的实体书店,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客户群。之后,合肥市三孝口新华书店率先尝试24小时营业,转型升级,打造文化体验综合体模式。位于大摩广场的纸的时代书店 “逆势”开业,3000多平方米的面积,24小时营业,号称省内面积最大的民营实体书店。近三年来,位于合肥市政务区几个商业综合体内,寸土寸金的铺面也不乏连锁经营的实体书店,合肥市新华书店入驻商圈,变身装修精致、多元经营的“前言后记”书店;外省独立书店品牌进驻合肥大型商业综合体,如“猫的天空之城”等。无论是国有新华书店还是民营书店,有坚守,有拓展。难怪众多读者感慨,实体书店复苏了。
“复苏之后的实体书店,最大的改变是形态,最大的优势是服务。”喜欢逛书店的读者宋谦总结说。走进这些新店面,不难发现它们的装修风格大多体现现代元素和文化味道;业态方面引入多种经营,茶点咖啡的售卖是必备项目。某书店店主透露,大部分新型书店三成利润靠书籍、七成利润靠文创产品和餐饮消费。书是低毛利产品,文创和餐饮是高毛利产品,多种业态混搭,让店铺先维持基本的生存,再谈论发展的话题。此外,目前除了政府的扶持政策,几乎每一家开在高档商圈的书店,都享受到地产商的租金优惠。于是,在这些多重利好之下,各类实体书店开始小心翼翼地成长。其中,打着独立书店名号的店铺,一般都会放大店主的个性化品位,图书种类不求全面而求个性化,体现店主的审美意向。比如合肥文艺青年们熟知的保罗的口袋和猫的天空之城都属于此类。更重要的是,有心的实体书店,几乎都在往“文化空间”方面靠拢,推行年费会员制,定期举办新书品读会、名人讲座、读书交流等活动。合肥市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赵世萍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经营者的想法:实体书店不再是简单的“卖书”,而要成为一个“高雅的文化交流互动空间”。
从一些新式连锁书店成功复制的情况来看,它们的确以特定“粉丝群”维系了自我的存在,并积累了一定的口碑。业内人士认为,倡导大众阅读,却不能忽视“分众”现象,近年来,个性文化消费品位在大中城市逐渐培养起来,一批特色书店的出现与此不无关联。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书店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服务好目标客户,把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代表了这一轮实体书店复苏潮的方向。当然,现实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高端商圈之中,书店点缀了商圈的文化品位;书店之中,纸质图书遮挡了其创意产品餐饮的营销。书,似乎成为了这个消费链条中的附属品。而这种模式真能代表实体书店已经回暖吗?实体书店的多元业态会让阅读边缘化吗?争论依旧存在。(中安在线)
粉丝多也难支撑一家书店 国内首家推理主题书店关门 民营书店各自闯关 杭州实体书店生存现状如何? 书店意想不到的混搭风,这6个案例做得特文艺! 中信强势发布千店计划 实体书店回暖究竟意味着什么? 小长假钟书阁高烧不退 杭州实体书店复兴各显神通 搜索更多: 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