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企业主正在节省每一分钱。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5.4%,创下历史新低。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广东部分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了应对订单量萎缩的困境,节省投资,亦不再扩大厂房、更新设备;部分企业虽然订单量有所增长,但也只是购买新设备,致力提升产品质量。一句话,传统制造业确实遭遇了投资低潮。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表现继续抢眼,部分企业主接订单接到手软,扩大产能的势头正如火如荼。
连续亏损不敢花钱
陈铭(化名)的工厂是东莞一家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已经连续亏损两年。为了让公司撑下去,他不敢再花钱去扩大厂房或购买设备了。
2014年,他们公司亏了300多万元,去年亏了500多万元,今年到现在每个月亏损30万元左右。
其实陈铭的工厂并非没有订单。今年的订单量虽然比去年下滑了三成,但每个月的订单金额仍有3000多万元。
然而在去掉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之后,利润所剩无几。他面临着和许多中小型企业同样的窘境:在收入上,有些老客户的报价已经多年没变,竞争又太激烈,他也不敢加价;而在支出上,人力成本上涨得太快。
2008年,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为770元/月。2015年,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510元/月,不计通胀因素,比7年前翻了一番多。
陈铭的工厂现在有两三百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30多位,每人月薪1万多元;而普工的工资也在3000元左右。
本报记者接触珠三角多家企业后发现,不少工厂都存在这种情形:接订单只是为了维持工厂运转,而非赚钱盈利。
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只要有单子接,大家就都在坚持着。”他前一阵子走访当地部分企业后,发现今年部分企业主在招商引资的吸引下,去内地城市买地皮、建厂房。不过,更多的是选择留在东莞,厂房面积维持不变。
出手谨慎,小规模增加新设备
深圳的一位小企业主曾贤则在另辟蹊径:他计划缩小工厂的租赁面积,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到产品和渠道上。
他已经有所行动。上个月,他花了三四万元添置了一台新设备,提高产品的精度。
曾贤的工厂主要研制MP4和智能穿戴之类的小电子产品。今年他们的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倍,每个月的销售额超过300万元。虽然订单红火,但他认为,租金和人力成本太高,扩大厂房面积并非长久之计。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全球制造业扩张“降温” 专家:对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手机制造业格局变化:“西进”内地和印度 全球制造业集体降温 经济学家担忧政策效力 “互联网+”2.0时代政策红利倾向制造业 4月全球制造业增长停滞 搜索更多: 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