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落后,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传承人才断档
全聚德、东来顺、同仁堂······提起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人们总会将他们和承载文化、百年老店、顾客盈门等词联系在一起,似乎这些老字号经过时间的洗礼应越来越散发经典之美才对。但《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由于体制落后、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传承人才断档等多重原因的制约,不少老字号都遇到了各种新问题。这其中既包括因经营不善导致的生存困境,也有因产品状态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发展难题。
老字号品牌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加强品牌建设、振兴老字号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光明集团副总裁、上海糖业烟酒集团董事长葛俊杰直言,“做好振兴老字号这篇文章,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探索和实践。”
三分之一老字号处关门边缘
在长时间的经营中,一些老字号逐渐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不仅发展迅速,有的已经跻身资本市场,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老字号承载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老字号历经风雨传承至今,这一称号依然受到百姓追捧,实际上已经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
北京市老字号协会副会长张健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的今天,老字号仍然为多数消费者所信任,这样的深厚底蕴尤为珍贵。
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字号都能健康发展。
“就国内老字号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看,三分之一经营状况不错,三分之一基本维持,剩下的三分之一企业几乎处于关门边缘。”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如是说。
数据显示,我国的老字号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00多家,已锐减到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1128家,其中仅30%经营良好,大部分知名老字号逐渐衰弱甚至消失。另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我国的老字号在以每年5%的速度消失。
另有相关专家透露,就在老字号相对较多且市场认可度高及条件成熟的北京145家老字号企业中,也只有一半企业生存状况较好。
创建于1495年、明清两朝为皇宫配制药膳的老字号“鹤年堂”,如今自主产品少、销售网点少、全国覆盖面窄、无电商渠道,退居二线。而在其他媒体的调研中,对于中药企业的万全堂、制作毛笔的戴月轩、制帽的马聚源等老字号品牌,有多位受访年轻人表示“未曾听说”。
“对于国内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日后怎么发展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张彦森表示。
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
在今天的市场之中,企业实现增长特别是要实现较大增长要靠规模化经营与扩张,而许多仍延续“前店后厂”或作坊经营的传统模式老字号企业往往因不能在保质的同时进行扩张而败下阵来。
以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徐艳梅在调研的老字号大明眼镜为例,按照眼镜的销售规律,线下网点密集方能产生规模效应,但大明眼镜固守少数分店,面临宝岛、亮视点等品牌激烈竞争,市场占有率降至历史低点。再如曾刻画毛主席像的中国照相馆,门店客流多为老顾客,受制于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足,缺乏扩张动力。
而全聚德奥运村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我们在昌平授权开过一家店,但是由于我们直接输送的员工不够,当地也无法达到我们对菜品的要求,最终在合作一段时间后取消了授权。”
今年1月底召开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全聚德集团总厨师长顾九如表示,老字号缺少品牌营销和战略规划,创新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又缺少对于老字号从体制机制创新上的扶持和专家学者专项“会诊”的支持,并缺少集中展示老字号功能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传承人的保护和发展亟待解决;在城市改造迁址后,受交通和地域的影响,一些老字号的地位与作用被忽视,导致老字号的资源、文化和产品的传播传承逐渐流失。
相关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老字号企业是在之前已经受过市场肯定的,但不能故步自封,要顺应市场规律进行发展。老字号承载了历史,担负着品牌,但不能只靠品牌,倚老卖老的思想不能有。并且老字号为了保证连锁企业产品的质量、口味统一在可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自身集约化工厂统一生产然后配送的方法,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质量。 共2页 [1] [2] 下一页 政协委员张彦森:老字号应当学会借助资本的力量 武汉重振老字号 2020年亿元“老字号”将达15个 台州再添3家“浙江老字号” 目前共有21家 正月十五多家老字号元宵卖断货 老字号丰年灌肠:拆迁停业新址待定 搜索更多: 老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