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雪花从单一品牌到啤酒霸主
3月上旬,长江商报记者在武汉市多家沃尔玛、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看到,啤酒货架上的产品均以雪花为主,特别是小型商超,几乎只有雪花的产品。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3月10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可能与各个啤酒厂商在不同地区的布局有关,“但是就整体的铺货来讲,雪花还是更胜一筹”。
事实上,就在20年前,雪花还只不过是一个创立不久的单一啤酒品牌。
“坚定而清晰的战略,强大雄厚的资本,优秀的团队,聚焦持续而且坚持多年正向积累的品牌战略,强大的基地、市场控制能力,快速而又娴熟的整合能力……这些都是雪花啤酒成功的关键要素”,方刚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总结称。
1993年,华润创业与沈阳啤酒厂合资成立“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1994年引入南非米勒后,以沈阳为基地收购大连啤酒厂。随后,华润雪花开始在全国布“点”,先后收购天津的钱江啤酒、浙江的西湖啤酒、四川的蓝剑啤酒、安徽的圣泉啤酒等,这些当地最大的啤酒企业帮助华润雪花完成全国主要市场的遍地开花。
到2004年,华润雪花掌控了37家啤酒厂,当年的销量突破110万千升,占国内啤酒市场份额的12%。这家成立不过10年的啤酒公司与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并列进入全国三强。
第二阶段,华润雪花的战略调整为“沿江、沿海中心城市战略”,从“点”到“线”。这一时期华润雪花通过收购整合分别在武汉、大连、山东、江苏、上海、安徽、四川、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设立生产基地。
成为全国啤酒市场“老大”后,华润雪花进入北京,分别在燕郊、平谷新建、扩建工厂,自建渠道,一年之后,华润雪花在北京的渠道铺货率高达70%。
截止到2015年,华润雪花已经连续11年稳坐中国啤酒市场头把交椅。
啤酒行业将分化成“三个世界”
无论是以并购为主的扩张战略还是“1+N”的品牌策略,势均力敌的华润雪花和百威英博都有几分相似。华润雪花以“雪花”为主品牌,搭配蓝剑、零点等地方性品牌,百威英博旗下百威啤酒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哈尔滨啤酒面向大众市场,另外搭配地方性品牌福建雪津、湖北金龙泉、长沙白沙等。
但是,未来啤酒市场一定是巨头们的天下吗?
“存量争夺一定是巨头们的游戏,这是行业的主流规则。但是一些有特色、个性化的小众啤酒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进口啤酒也会占据高端市场相当一部分份额”,方刚表示,未来啤酒行业会分化出三个世界:以巨头为主导的传统啤酒世界;以进口啤酒为主导的高端啤酒世界;以精酿群体形成的精酿啤酒世界。
数据显示,2015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共生产啤酒约3500万千升,同比下降约6%;另一方面,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口啤酒逐渐在中国市场流行。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约36万千升,同比增加近66%。
尽管目前进口啤酒的份额不到中国啤酒消费量的1%,但是市场认为这个占比未来可能稳定在10%左右。
一般来说,精酿啤酒是指区别于大部分常见工业啤酒(雪花、百威、青岛、燕京、嘉士伯等等)的个性化产品。尽管在中国市场精酿啤酒还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其已在美国市场流行多年,并已占据两成份额。
媒体报道称,精酿啤酒过去5年在美国市场蓬勃发展。2014年美国精酿啤酒销量266.4万吨,同比增长18%,销售额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按销量计算市场占有率为11%,按销售额计算占比19%。与之相对的则是美国整体市场的日渐低迷。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啤酒总销量仅增长了0.47%。
实际上,国内已有啤酒厂商布局精酿啤酒,如珠江啤酒(002461.SZ)。海通证券2月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精酿啤酒产品与传统大公司渠道结合盈利有望显著提升。
湖北武汉汉阳区墨水湖中百仓储购物广场内,华润雪花啤酒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长江商报 记者 尹永光 实习生 范维雅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威英博关舟山工厂 外资啤酒巨头优化在华布局 重庆啤酒6800万元“甩卖”佳辰生物 上千万元投资打水漂了 英媒:中国人青睐高端啤酒 给全球啤酒商带来商机 百威英博收购雪花啤酒失败 国内高端啤酒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最大啤酒公司或将收购燕京啤酒 搜索更多: 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