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马拉松报上名了吗?”
“最近在减肥,是瘦了吗?”
如今,朋友间的对话越来越多地与运动、健身挂钩。
全民健身理念也带动了体育用品的销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品牌知名度靠前的本土体育用品公司安踏、361°等2015年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其中,匹克体育(01968.HK)3月10日发布2015年财报,全年营业收入为31.07亿元,同比增长9.33%。
2012年以来,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几乎都感受到了业绩下滑、库存上升带来的烦恼。李宁、彪马、匹克等企业纷纷用降低门店数量的“瘦身”行动来顺应市场。
如今,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的“新黄金十年”真的来了吗?
迎来复苏
在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于2012年~2013年集体进入“寒冬”。
包括李宁(02331.HK)在内的中国六大体育用品品牌拿出了近10年来最差的一份成绩单,全行业增速急剧下滑。2012年,除了特步(01368.HK)有小幅微增外,其余五大品牌营收均有超过10%的下滑。其中,李宁最为惨烈,在2012年亏损近20亿元,为上市八年来首次亏损;同期,安踏(02020.HK)也遇上市五年来业绩首次下滑,净利下滑21.5%至13.58亿元;匹克净利下滑幅度更高达60.1%至3.1亿元。
尽管如此,在这一过程中,二三线市场体育用品类消费潜力被挖掘出来,市场迎来了整合和消费升级的阶段。
寒冬的局面自2014年底开始有所改变。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第一财经日报》确认,国内本土体育品牌基本上是从2015年全面回暖。
361°集团(01361.HK)最新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营业额上升14.1%至44.59亿元,毛利为18.23亿元,毛利率维持在40.9%。安踏在今年2月公布的业绩则更加喜人。安踏的营收首次突破百亿,2015年营收为111.26亿元,增长24.7%,毛利达51.85亿元,毛利率亦再创新高至46.62%。李宁今年年初对外宣布,2015年业绩有望实现盈亏平衡。而在2012年~2014财年,李宁亏损额分别为约19.8亿、3.9亿、7.81亿元。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国内体育品牌经历2012~2013年的下滑后,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筑底回升,进入2015年复苏的态势愈发明显,渐渐从库存去化的泥沼中走出来,行业进一步回暖。 共2页 [1] [2] 下一页 体育用品迎来新掘金时代? 运动鞋销量超耐克 首个过百亿的本土体育用品公司诞生 英国最大体育用品商Sports Direct市值蒸发93亿 有退市危机 英国最大体育用品零售商市值蒸发93亿 临退市危险 英国老人最爱网购 服装和体育用品热销欧盟 搜索更多: 体育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