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在过去三十年内,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两大力量——全球化和自动化——对新兴市场工人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影响。
前者促使跨国企业将生产线搬迁到拥有比发达经济体更便宜的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而后者则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代替了劳动力资本。在写给客户的报告中,以高级亚洲经济学家Goohoon Kwon为首的高盛集团分析师团队就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全球贸易展开讨论。
从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比劳动力更加廉价的输入方面来看,跨国企业将被鼓励把“在岸”产出转移到距离客户更近的地方。这标志着长久贸易公式的解绑,而这种解绑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一直以来,在这种公式中,全球供应链的增长都是居于中心位置的。
初期迹象显示,这种进程或许已经在进行中: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看到出口规模呈现俯冲状态,尽管主要贸易伙伴继续增长。
分析师们在报告中写道,“贸易流动和贸易伙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关系,在新兴市场已经被打破,但在发达市场却完好如初。过去,亚洲出口增长通常会比贸易伙伴的实际GDP增长快两到三倍。不过,近些年来,这种关系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经济学家们认为,虽然中国经济重新配平可能在这种关系变更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新技术也是“罪魁祸首”之一。高盛分析师团队补充说,“即使不是这样,新技术的影响仍值得研究,因为影响可能会逐渐浮现,在未来数年内可能会令全球贸易进一步承压。”
高盛指出,外国直接投资在新兴市场GDP中所占份额呈现下行趋势,表明贸易疲软将继续讯在,因为这些流入通常会影响一到两年的出口。反之,外国直接投资在发达经济体GDP中所占份额,仍保持弹性。
分析师们写道,“虽然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很多可变因素可能反射出周期力量,但是全球化和自动化这两种力量可能正在增强。”当然,全球化与自动化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贸易,还可能会影响从国家间和国家内部收入不平等,到发展模式,再到利率等方方面面。
鉴于生产过程中技术采用呈现上行轨迹,促使跨国企业转向在岸产出,将会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不均衡的负面影响。高盛指出,亚洲国家通常能在创新举措方面获得相对较高的得分,表明这些国家可能具有有效吸收这些新技术并免受广泛破坏的能力。
从劳动力会被技术取代方面来讲,这大概会对一个国家内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净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增加使用技术的另外一种关键结果便是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价格上行。此外,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尤其是在发达市场内,牵涉到机器人或许不会将人类劳动力完全赶出劳动力市场,但是可能也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萎缩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行。
从自动化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国家将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工业推进让大量人口走出勉强维持生活的状态。除了给前沿市场的决策者带来挑战之外,这种企业还有可能会令国家之间长久减少收入不平等趋势“脱轨”的风险。
此前,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牛津大学旗下的研究与政策部门)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对自动化如何颠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显示,尼泊尔、柬埔寨、中国、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面临最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易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技术与就业项目联席主任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说。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一周前,世界经济论坛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
花旗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指出,当前,在农业和制造业等可贸易部门,低收入国家相对高工资国家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然而,随着机器人取代工人,低收入国家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丧失这种优势,与高工资国家在成本方面不相上下。此外,穷国当前的低工资水平意味着,它们有更多很容易被自动化、最终将被取代的工作岗位。(腾讯财经 米娜)
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正在重塑世界贸易 上海等10省市入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加工贸易将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国务院发布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青岛试点贸易流通体制改革 将建免税购物中心 搜索更多: 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