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商务部在春节假期过后召开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受春节临近因素影响,部分消费品销售提速明显。1月份,国内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5%。
沈丹阳表示,1月份国内消费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网络销售保持高增长,传统业态增速加快。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4.5%。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同比分别增长11.9%、9.6%、5.5%和3.5%,较上月分别加快1.8、1.0、2.1和2个百分点。
据了解,据春节还有一个月时,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顺丰等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就掀起了一场网购年货大战,各种名头的网上年货节层出不穷。
1月17日至1月21日,阿里举办了线上年货节,5 天时间内卖出21亿多件商品,线上购买年货也逐渐成为过年新的消费方式;京东面向农村市场首次推出专门平台,帮助农村及中小城市消费者更方便买到年货,同时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苏宁易购则在年货节期间,推出“超级买手计划”,挑选上千名超级买手到各地采集最地道的年货,让最具年味的商品及时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总体来看,线上年货呈现移动化、年轻化、农村化的特点,从消费的品类结构来看,消费升级是比较明显的趋势。
与线上商家形成对垒之势,传统业态同样希望凭借春节契机实现销量增长。
太古汇以“百鸟朝凤鸣新岁”为主题,将岭南特色盆景还原放大,把商场装点成鸟语花香的岭南庭院;正佳广场除了推出极地海洋世界和韩国乱打秀以外,还有乐高星球大战的广州站巡展活动;太阳新天地为市民准备了“心花怒放迎春市集”和传统花街等等。
但近日,也有消息指出,广州地区春节期间,包括广百百货(含新大新、GBF、黄金珠宝大厦)、广州友谊、新光百货、东山百货、中华百货、王府井百货、海印又一城等九大百货商场吸金约5.242亿元,同比下跌1.06%,延续了去年春节期间的下跌态势。
第二,吃、穿类商品销售加快,出行类消费回暖。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吃、穿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4%和9.5%,较上月分别加快4.9和6.7个百分点;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5.5%,较上月回升3.4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下降9.7%,降幅收窄9个百分点。
第三,服务消费热度不减。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4%;当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8.5亿元,增速接近50%。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温泉、滑雪、民俗等主题的城市周边短途游成为节前市场热点。
有专家预测,目前全国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比约为30%,距离发达国家60%的比例还有一定距离,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未来住房、食品消费比重会进一步下降,康乐、保健、体育等方面的消费会成为未来居民消费主力。
第四,食品价格涨幅继续回升。主要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春节临近因素影响,商务部监测的 36个大中城市1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2%,连续第3个月回升;环比上涨2.6%,其中,蔬菜、猪肉、水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4%、3.9%和1.3%。(中国商报 安凌飞)
春节国内消费7540亿 出境消费预计超900亿 跨境电商成海外消费重要方式 不会冲击国内消费 进口膳食营养补充剂“乘东风” 抢滩国内消费市场 外媒:中国拟严控海外代购 促进国内消费 外媒:中国将消除国内贸易壁垒 促进国内消费 搜索更多: 国内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