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了“卖塑令”?有报道显示“限塑令”限出一棵棵摇钱树,令环保目的面临“打水漂”的尴尬。
目前农贸市场、街边摊、小商品商城等仍是超薄塑料袋的“重灾区”。
塑料袋这项100多年前的发明因为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曾被视为一次科技创举。但因为随之而来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使它也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过年期间,河南郑州的燕庄农贸市场热闹非凡,买菜者挑剔地选购着各种新鲜蔬菜,菜贩们也在卖力地推荐菜品。穿着一身素净衣服的史女士手上各色塑料袋格外引人注意。她一共买了6样菜用了5个袋子,这些袋子因为太薄又小,不打算再利用,全都要扔掉。
像史女士一样,我们在春节期间提着大包小包走亲访友都离不开这个塑料袋。但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限制生产销售使用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本意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来达到减少购物袋的使用,引导消费者提高环保意识,提倡自带购物袋的目的。然而,这个本意非但没有达到,原来由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却成了商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超市卖塑料袋可年赚千万
据调查,超市提供的塑料提袋,一般分两种,因为尺寸不一,只能以小袋、大袋相称。小袋一个2毛,大袋一个3毛。
以一家连锁超市订货员的身份,分别对6家塑料制品生产厂家进行询价。厂家介绍,通常所谓小袋的成本约为0.06元,大袋约为0.11元。
按一家超市保守估计,一天如果卖出3000个塑料袋,一个月就是9万个,一年就是100多万个。以小袋为例,一年的纯收入就在15万多元,这就为商家“限”出了“摇钱树”。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
“限塑令”为何令行不止?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让卖塑料袋的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尴尬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深刻反思。从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实亡,甚至沦为“卖塑令”,主要归因于法令执行无力,执法部门失职,违规生产厂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却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通过收费限制使用,有两个因素不能不考虑:
一是需求价格弹性,弹性大的话,确实有可能大幅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弹性小的话,则只能为消费者增加负担,却无法减少塑料袋用量。
二是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从本质上讲,是与禁塑令的环保目的背道而驰的。
同时,“限塑令”之所以在执行中有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到5元,有的档次更高,定价也更贵。可以想见,这样的价位很难让普通人接受。
北京一家超市内顾客在购买环保购物袋
在媒体看来,“限塑令”是时候升级为“禁塑令”了:
传统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损失巨大,政府部门与其花费巨资治理环境,不如转变思路,给予环保塑料袋生产企业一定补贴,把环保袋子的价格降下来,让“禁塑令”可以顺利成行。 共2页 [1] [2] 下一页 “限塑令”实施至今少用塑料袋140万吨 沃尔玛加拿大将从2月9日起对塑料袋收费 英国超市对塑料袋收费 引消费者不满偷购物车回家 香港4月起实施塑料袋收费 首月口头警告 泰国超市开展“无塑料袋”活动 计划推广至8城 搜索更多: 塑料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