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消费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首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投资消费协调拉动型经济格局。在1万亿元社零额背后,是北京消费市场的四大结构性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从实现温饱向小康大步前进;从商品性消费逐渐向服务性消费转变;从传统商品拉动向信息消费拉动转移;从集团消费向大众消费转移。
1. 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本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正在向“小康”迈进。
2. 集团消费向大众消费转移
2015年上半年,本市便民消费和限额以上快餐类大众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和4.1%,增幅分别高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集团消费7个和2.8个百分点。集团消费比重不断下降,回归理性健康发展,大众消费增长势头良好,消费内生动力增强。
3. 传统商品拉动向信息消费拉动转移
从消费增长的拉动力来看,信息相关商品增速远高于汽车、家电以及金银珠宝等传统商品,成为北京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1-3季度,北京市与信息相关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5.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38.8%,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八成以上。
4. 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
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消费者对服务需求大于对商品的需求。此外,目前北京部分服务消费领域存在供给不足、供需失衡、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抑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这也是当前服务性消费的困境之一。
宋媛媛/制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消费数据显示:“互联网+”催化消费结构转变 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生存型消费转向服务性消费 美国消费结构呈现新变化 餐饮业消费结构变化 转型中大众消费成绝对主角 Burberry再陷被收购传闻 中国奢侈品消费结构调整 搜索更多: 消费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