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作为刚刚过去的又一次“剁手节”让不少海淘族得到了实惠。在网购如火如荼的节点,一些线下商家也想分一杯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媒体报道,上海巴黎春天在“黑五”进行了不打烊促销,满99减60、闭门疯抢2小时、购物满额送iPhone6s等商场推出的促销力度不可谓不小,但仍难吸引人气。一名营业员告诉记者,不打烊促销的人气一年不如一年。往年人气爆棚的五角场巴黎春天百货客流也明显少于往年。这般情境和“黑色星期五”美国消费者在梅西百货大排长龙形成了鲜明对比。
百货商场传统模式难续是如今零售业显而易见的现象,八月份媒体集中披露万达百货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关店潮”,据中国经济网此前的报道:万达当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关闭45家百货门店,目前关店动作正在进行中,彼时是自年初10家万达百货关店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调整。然而这仅仅是近年来百货业低迷的一个缩影,百盛、华堂、马莎、天虹等著名品牌均加入了关店的大潮。
除了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这种“断腕自救的方法”,在业态结构方面大部分商场采取了明显向餐饮业倾斜的方法,意图以电商无法做到的体验型消费保持人气。日前,在武汉举办的中国零售业博览会上,有专家称商场购物中心曾有一个配比黄金比例,即购物、餐饮、娱乐业态配比为52:18:30,实际上这个传统配比早已被打破,商业综合体积极调整业态占比,甚至不惜拿出黄金位置来“吃”。“业态不够、餐饮来凑”,看来在购物中心、特别是新建项目经营者心目中已然是“得吃货者得天下”。
“餐饮的营利能力高于百货服装,所以大家都在增加餐饮比重。”据业内人士介绍。然而在这些表面繁荣的背后,购物中心餐饮业目前同质化的程度非常严重,这不仅困扰着消费者,更是摆在经营者面前、关乎餐饮业态能否长久发挥“保温”作用的重大问题。首先,不同的购物中心各自拥有的餐饮品牌雷同率极高,基本没有个性可言。“招商计划中,餐饮是主力招商目标,几乎有七成品牌各家是重复的。”南京某购物中心人士坦言。这一点消费者日常也能体会到,呷哺、外婆家、味千、黄记煌等等,有太多品牌让人感觉存在于我们去过的每间商场。其次,各餐饮门店所经营的品类及其产品创新较少,能够让人记住的特色乏善可陈。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购物中心餐饮业同质化,一方面与业主招商时为了稳妥起见青睐连锁品牌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餐饮业模仿、复制的门槛较低。笔者建议餐饮业的商家努力创新,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做出特色,抬高模仿门槛;更重要的是希望购物中心的经营者意识到打破同质化困局的必要性,毕竟在购物中心基本长一个样的今天,餐饮等体验型消费再做不出特色的话,被淘汰的结局或许并不难以想象。(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韩璐)
买东西变成吃东西 上海购物中心餐饮占零售22% 武汉购物中心餐饮人气爆棚 多数系首武汉首店 杭州购物中心餐饮大洗牌 新开门店都有什么卖点? 购物中心餐饮现状:三成赚钱 四成平 三成亏? 上海晶品购物中心餐饮占比36%超预期 Forever 21店开业 搜索更多: 购物中心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