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传说中家电“活动”力度最大的十月,大街小巷张贴贴着的卖场促销广告,让一直不急着搬家购置家电的我也决定去逛逛家电卖场。好在,不擅还价的我这次有份“省钱秘笈”傍身。
这份“秘籍”得归功于我的好友C君。C君在一家著名的外资家电公司做了五年的硬件工程师。鉴于他们享有给员工的内部折扣,朋友们买家电往往去家电卖场看样,再通过他拿货。几番比对外观性能后,我把看中的一款洗衣机型号报给C君。卖场标价7600元,和售货员谈成的十一促销底价是6000元,而C君从公司内部买的价格是5700元,不过要自己开车去厂里提货。
“还不错,饭钱省下大家聚餐也好”,我暗自忖度。正准备拜托C君敲定帮我拿货,他却留心帮我查了这款洗衣机的电商价——在该外资家电公司入驻某逊的官方旗舰店标价5588元,竟比员工价还便宜。“请原谅我作为小职员的悲哀,没能让你们享受大的折扣”,C君在微信里开了句玩笑,但却真实折射出在家电企业的互联网困境——本来因为各卖场的比价,家电产品的线下利润已经透明,而电商平台介入后,利润就更薄了。时不时网上再来个“特价秒杀”,优惠券返现什么的,竟把线下价格也拉了下来,甚至能比员工折扣价格更低。
就我的观察,近期的家电卖场人确实没想象得多。2015年家电行业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大部分家电品类在线下零售渠道大范围萎缩,而在线上市场,却维持了乐观的增长。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线上彩电市场零售量增长了七成多,洗衣机的零售量则超过八成。这些变革给家电厂商也带来难题:左手是日渐崛起的电商渠道,运营成本低,销售量正在崛起,右手则是合作多年感情深厚的传统经销商,左右互博起来可不算轻松。于是,厂家也推出差异化经营的方案,家电企业开始用定制的“电商渠道专供产品”来区隔线上线下型号,避免冲击实体卖场。但这些只换了标签或只有细微调整的的线上产品,往往又被消费者识破真相,成了“换汤不换药”的掩耳盗铃之计,线下依旧遭冲击。
留心在家电卖场看看,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拿着手机和售货员讨价还价,不时引商品的网上价格做参考——没有同款,那行,就照着网上外型配置参数差不多的价格还价。即使在某些自建平台的大型连锁家电卖场,营业员跟反复强调这款产品已做到和该店线上价格相同也“然并卵”,毫不能阻拦消费者跨电商平台比价。如此说来,厂家为平衡渠道做出的努力并不管用,而我怀揣着的“秘籍”看来是用不着了。逛完了一天家电卖场后,我决定啥都不买。今年的“双11”又开始预热了,继续等吧。
拿起手机,叫了辆滴滴顺风车回家。巧了,和顺风车主聊天时发现,她正是某国产大品牌空调门店的经理。她似乎很愿意吐槽这些天的不顺利,“今年是我做家电七年来最惨淡的十一了,9月26日的团购1天卖了32台空调,而国庆7天也就卖掉30多台”,聊到电商时她先是蹙眉道,“网上卖的型号不一样的”,而后顿了一顿叹了口气道,“没办法,现在网上买东西实在是太方便合算了,消费都常态化了”。
整个社会消费方式正在转变。恐怕不仅是家电,找熟人买东西这事本身,在互联网时代也显得越来越不合算。互联网把销售渠道的人工、促销运营成本压低,更是省去了“人情”的成本——不用琢磨着如何还人情债,电商价也许本来就可能更低。
这,也算是对消费者的另一种公平吧。
证券时报记者 童璐
海尔欲拓千亿跨境电商版图 小家电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家电厂商等待双11奋力拼一把 或引爆销售高潮 宜家电商事业未来五年目标增长40亿欧元 苏宁与德国家电品牌Blomberg合作 开战智能家电 国内家电降降降 为何彼岸却人声鼎沸 搜索更多: 家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