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是传统百货商店的狂欢节。8月31日,即将开启一年销售黄金季节的前夜,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停业了。尚泰作别成都,同时也正式撤出中国市场。
尚泰的离去,并非孤立事件——传统百货,正在上演集中关门潮。据中国零售业门户网站联商网发布的报告,2014年国内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关闭201家门店,与2013年相比,关店数激增474.29%,创历年之最。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0家。
传统百货业已走到十字路口。未来在哪里?是关门止损,还是逆风转型?选择,事关生死。
“老朋友”一个个离去
苏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志玲,可谓成都零售业的资深人士。她上一任东家是台湾太平洋百货集团。
1993年,太平洋百货进入春熙路,一脚“踢”开了四川百货业的大门。其开放式地摆放货柜和商品方式,及从台湾带过来的先进商品管理经验,引发成都业界效仿。作为四川零售业的“黄埔军校”,一批又一批本土商业传奇人物师出太平洋,先后在本土各大零售商场执掌帅印。
石志玲在太平洋一待就是17年。但3年前,她选择了离开,因为感觉到了行业的变化。
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会长冉立春,2000年开始从事零售业,亲历了行业的兴衰交替——
业内将太平洋入驻后十余年,称为成都百货业的“黄金时代”,伊藤、王府井门店的销售业绩,分别做到了集团内部的全球第一和全国第一。“2000年,成都5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卖场仅20多家,现在已有150家。”冉立春所指的零售卖场,包括百货、超市、家电、家具建材市场等。按国际界定的商业面积与人口数量的合理比例,成都已远高于此标准。
过去几年,零售巨头渠道纷纷“下沉”,在成都周边及二线城市扩张。如今,郫县、温江、新都大丰镇,以及南充、绵阳、自贡、内江等市州,也出现了卖场扎堆现象。新企业入驻或新店开张,常见团队集体跳槽现象。
据锐理数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成都购物中心以超700万平方米的总体量,跃居全国第一。成都主城区有据可查的购物中心数量为71个,平均每个行政区约12个。虽没有准确统计数据,但冉立春说:“成都零售业布局已然过剩。”
他的判断,来自去年以来堆积的离别愁绪:人人乐、好又多、北京华联的某些门店,NOVO百货、天虹百货红牌楼店、尚泰百货、101购物艺术中心,互惠超市……一个又一个“老朋友”作别成都的商业历史舞台。其中,百货门店占比达一半。
“脂粉大战”与“二房东”模式
7月以来,各大国际一线化妆品牌集团纷纷宣布降价,降幅最高达到3成。百货公司对此满怀期待。成都伊势丹百货企划部相关负责人却坦陈,今年化妆品节销量并未增长,且客单价明显减少了。
“脂粉大战”,源于成都太平洋和王府井在2006年的首次对决。一桥之隔的两个商业口岸,一度是成都最热闹的“美丽”战场,两家百货巨头在竞争中共同将市场蛋糕做大。
但今年秋季,春熙商圈的脂粉味淡去不少。不仅因为王府井昔日的竞争对手作别春熙路,更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太平洋的离别,主要因为“二房东”运营模式。“二房东”们通过租赁物业、再将店门分割租给不同品牌,按租金或销售扣点的形式收取费用。成都锦江商会会长黄志强说,租金已占百货企业成本一半以上。
2013年前后,成都百货超市陆续迎来租赁到期高峰,租金翻飞。摩尔百盛的年租,已从过去的3000万元左右,涨了至少一倍。商场运营,必须首先考虑店租成本问题。
还有品牌的不可控。川报观察记者在成都盐市口商圈发现,茂业百货、远东太平洋、新世界百货、摩尔百盛的品牌很相似——目前百货门店中,大部分商品都是品牌商或代理商,商场对此没有管控权。一位西班牙服装品牌代理商表示,同一商圈的百货店,品牌重合度几乎高达65%以上。
以他代理的服装为例:出厂价120元,按高于4倍的价格销售也赚不到钱,这300元的毛利,被25%的销售返点、25%的装修、人工、税费、水电等成本分摊,“以前是春季的衣服秋季打折,现在这一周期已缩短为一个月,打个8折,100元又没有了”。
“零售业是开放最充分、竞争最激烈,同时也是转身最慢的行业。”黄志强说,如今不少百货企业经营管理依旧沿用20多年前的模式,在电商冲击、新兴消费理念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其弊病逐渐浮出水面。百货门店集中关闭,也是行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自我“救赎”百态
成都王府井百货有限公司(商场)副总经理何佳静是一位80后本地女孩。“目前王府井团队的主管都是85后。”年轻的团队,为本月满60岁的王府井集团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这群年轻人积极拥抱互联网,注重体验式消费。今年秋季化妆品节开始头三天,团购就贡献了200多万元的销售额额。
根据王府井总部的整体转型战略,今后要重点做两件事:一是实行全渠道战略,打通零售业线上线下渠道,完成O2O良性生态闭环——这一战略将先在北京试点,再择机在成都落地;其二是去百货化、做购物中心。今年国庆节前,王府井乐山购物中心将开业。
冉立春说,无论是线上线下O2O融合,还是从单体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型,只有满足更便捷更多样的体验消费需求,百货企业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打通线上线下并非易事。银泰高调牵手阿里巴巴,万达与百度、腾讯合资发力O2O领域,目前也未见清晰的盈利模式。
另外,在商业地产过剩时代,购物中心的日子也不好过。在成都东三环筹建多时的鹏瑞东站广场,就准备弃商从医,转型为国际医疗健康中心。成都城东二号桥头339欢乐颂,负一层的商品空置率在50%以上,Bit精品超市上月底已关门;街对面,李嘉诚旗下产业百佳超市富临店,也将于9月10日停业。可以预测的是,目前除了高端客源愈发集中的成都春熙商圈外,以及未来被看重的城南中轴一线,其余商圈的购物中心正走在存活的边缘,一个巨浪袭来,就很容易被淹没。
有人认为,购物中心的崛起导致百货业衰退。“其实不然。”石志玲说,很多购物中心出现相同的困惑,即以低租金的代价引入电影院、滑冰场和餐饮,但这些人流难以分流到零售板块去。而百货有6成销售来自会员。现在业态的边界正在模糊,购物中心也应借鉴百货的经验,加强与会员及潜在客户的互动,提升销售业绩。
苏宁先开好实体店铺、后建网上商城、利用支付工具易付宝做闭环的粘合剂,实现同步运营的生态圈,创造了独特的020模式。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O2O模式的串联,线上线下的用户及易付宝用户,形成了3亿人的巨大资金池,这便于企业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为会员提供精准的商品和服务。在此模式下,线上预约线下消费、线下体验线上付款等新的交易方式和消费场景也得以实现,且在不同场景切换过程中,还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
苏宁云商财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6.12%,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同比增长了105%,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电商平台。
百货业未来在哪?
上半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两位数增速。
成都市商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零售市场总体规模并未减小,销售被集中分流到更优质的商家中去了。
“外来客”逆势上扬的销售业绩,点亮了成都的商业市场。成都IFS,上半年营业额、人流量、车流量均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100%。多家国际一线奢侈品旗舰店营业额名列全国前三,有些更是全国销售冠军店。今年6月,成都市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向全球发布建国际购物天堂的行动计划。企业董事、总经理兼物业营运总监韩置表示,自开业以来,客流量大得出乎意料。
在韩置看来,电商等外来冲击不足为惧,反而还会形成推动力,促使传统百货业加快创新、提升消费体验,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创新,不光要“面子”,更要“里子”。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为城市注入全新的文化和艺术基因。”负责成都IFS运营的九龙仓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营运)侯迅说,成都IFS每年做四次主题大型活动,每次投入数百万元,强势提升与消费者的互动。经过诸多活动的推动,上半年成都IFS月均客流量达到200万人次。
成都IFS重点锁定的是25-35岁的时尚人群,并按金字塔结构进行精准的客户群培育;配以专门的客户研究部门,对品牌营业额、客单价、顾客购买频次及特点进行选择性分析。透过有效数据解读消费变化,并及时作出应对。
成都IFS和远洋太古里的入驻,已整体拉升了春熙商圈的高端品牌聚集度。何佳静认为,这更便于商圈内企业寻找到更优质的品牌。
8月19日,针对有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传统零售业出现的“闭店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这符合零售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出路需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探索、求变。(《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曾小清 王红/文 田为 王红/图)
传统百货业的十字路口 关门止损or逆风转型
成都购物中心加速去百货化 尚泰百货正式关闭
客源分流+电商冲击 沈阳传统百货业绩走下坡路
传统百货集体转型觅出路 究竟是捷径还是迷途?
新华都巨亏2380万 领跌传统百货
搜索更多: 尚泰百货 传统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