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立秋,但武汉“秋老虎”威力不输盛夏,冰淇淋仍然很受欢迎。日前,武汉晚报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武汉冷饮市场刮起“东北风”,一种名为“东北大板”的雪糕平均日销量达到3万根。和蒙牛、伊利、雀巢等“大牌”雪糕不同,“黑马”东北大板只在街头小巷的便利店有售,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都不见其踪影。
市民一次买100支“囤货”过秋
昨天,记者在惠济路一家小卖铺看到,原味、草原奶、可可、草莓等四种口味的东北大板放在冰柜最明显的位置,长得方方正正的,包装很土,仅裹了一层透明蜡纸。老板告诉记者,最开始经销商来推销东北大板时,他嫌包装太简陋,只尝试着进了20根,没想到有人一次就全买了。第二天他立即又进了两盒(40根),一天就卖完了。
“很多市民都是一次就买二三十根。”常青路一家冷饮批发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店里有3台销售冰淇淋的冰柜,东北大板卖得最好,最热时她一天要卖出200根,即使现在已经入秋,每天也至少能卖三四十根。“两天前还有市民一次性买了100根,说是秋天来了,怕到时候想吃买不到了,所以囤点货在家里。”
30岁的武汉人刘先生说,虽然东北大板长得“土”,但口感很好。“奶味纯、浓郁,有小时候吃的奶油冰棒的味道。”
800个销售网点遍布江城
记者了解到,零售价3元一根的东北大板虽然很畅销,但在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却买不到。
“进入超市要进店费、条码费,产品毛利率太低,赚不到钱,而且商超的账期最少要30天,占用了资金。”武汉亿丰美园食品商贸有限公司负责冷饮销售的彭经理分析,东北大板在武汉并没有工厂,是从位于大庆的工厂通过全程冷链运到武汉的冰库,再按订单逐一配货。本来成本就很高,如果再走商超渠道,成本会增加,产品就得提价。
据彭经理透露,东北大板的生产厂家不是没考虑过进商超,但对于1.2元左右的终端利润来说,一进入超市,产品的盈利空间就会遭到挤压,还不如只做布局小卖铺、便利店的“街头生意”划算。
记者走访发现,其实做“街头生意”的冰棒不止东北大板,像老北京、老冰棒、老奶油等数十种小品牌冰棒也都不走商超渠道。但为何只有东北大板一夜爆红?“和东北大板开发市场的策略有关。”彭经理说,以无限制销售东北大板为条件,商家给小卖铺、便民店免费使用专用冰柜,每个月还返还60元电费。通过这种方式,东北大板顺利在武汉铺设了800个网点,平均每个网点每天至少销售40根。
业内人士坦言,对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冷饮品牌来说,坚持自营显然更有利。至于会不会一夜爆红后败走江城还有待武汉“吃货”们的检验。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王恺凝)
长春市民从宏宝莱雪糕中吃出塑料布 投诉厂家无果 “中街大果”雪糕大肠菌群超标 中街大果雪糕等10种食品上榜 大肠菌群超标十倍 雀巢笨NANA雪糕染衣引质疑 着色剂冷水环境难清洗 Lab Made分子雪糕深圳皇庭广场店开业 系其华南首家旗舰店 搜索更多: 雪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