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股市两天实现了10%的反弹,暂时稳住了阵脚。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研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并给出了5个最新判断,包括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过去两个多月,股市大幅下跌、7月经济数据低迷和人民币贬值这三件事情,导致人们对中国经济缺乏信心。下半年的“保7”之战不容乐观,如果没有大规模上马的基建项目,破7就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若想走出当前的低谷,短期说,有几场“战役”必须拿下;长期说,一场“战争”必须胜利。
先说“战役”,首当其冲的就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2013年的“钱荒”到2015年的“股灾”,其实都是围绕这个“战役”而产生的衍生影响。虽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是帘幕重重,在传导过程中损耗殆尽。货币更喜欢在资本市场捭阖,银行的钱更容易流向地方政府和国企,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即使有“尚方宝剑”,改善也不是很明显。
中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直就有“融资难”的问题,这些年之所以激化,就在于成本上升、需求受阻、利润下降。实体经济要么降生产成本,要么降融资成本,否则难以保证利润。因此,降低融资成本对当前的实体经济非常重要,但知易行难。虚拟经济去杠杆,实体经济去产能,是以市场出清的代价重新盘整市场空间,为好企业腾出地方。大量的僵尸产能和企业清退出去,相应的信贷资源才能流向好企业,而后者的融资成本才会降下来。
但与此同时的另一场“战役”,却阻碍着“融资难”的上述路径实现。毕竟,理论是二维的,现实是三维的,经济还是要增长的,否则风险和波动无人敢预测能够产生怎样的后果。为了稳住经济7%的增长,国务院已经开了很多会议,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提速降费和“互联网+”,从以减税为初衷的“营改增”到包括降低社保费率的降费之举,从货币政策的各种传统和翻新工具,到财政政策的增效加码,可谓不遗余力。但现在看来,传统增长路径的惯性依赖还是很强,无基建,不增长。“投资”这场战役,关系着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如何在下半年尽快将国家发改委的文件化为有所作为的钢筋水泥货运发电,决定着中国经济今年的最终答卷。
这两场“战役”是互为两难的,同时做减法和加法,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施政功力。战役可以运用的资源和筹码,既来自存量,更来自通过改革释放的增量,而以简政放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权力瘦身、有权不可任性以及“三个清单”为目标的改革,才是真正决定一切的“国运之战”。“战役”可以受阻、可以迂回、可以让步,但“战争”不容失败。无论是即将公布的国资、金融改革,还是更为终极的规范权力的改革,都要拿出满足公众、市场预期的大家伙来。股市在过去10个月的大起大落说明,无改革,不牛市。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韩哲
法媒:中国经济减速只是调整而非崩溃 影响被夸大 二季度中国经济持续疲软 商业地产投资减少 中国经济正进入“破坏性创新”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增速下调的底线应该且可以稳定在7%附近 李克强对中国经济的八个最新判断 搜索更多: 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