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火热的7月,让跨国公司们有些焦躁不安。
本月,宝洁大中华区美尚事业部副总裁熊青云跳槽到中国本土企业京东,资生堂中国的前董事总经理镰田正志加盟本土日化公司丸美,然而不仅是高管人才流失,更让跨国公司心惊肉跳的是,其在华的市场份额也正被本土消费品公司侵蚀,特别是在日化领域。
贝恩公司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4年,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有18个品类,本土公司正从外资公司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而护肤品、衣物柔顺剂与彩妆,是本土公司抢到最多市场份额的领域,外资公司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市场分别降低了4.8%、3.8%,3.8%。
为何这三个领域能更多从外资竞争者手中抢到市场份额?中国日化企业的实力真的已经超越外资竞争者了么?
新锐本土品牌崭露头角
“外资日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中国护肤与化妆品市场绝对控制地位,并且增长快速”,一位本土日化公司的品牌总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土日化企业此前的短板在研发和资金等方面,但现在中国市场更完善的和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本土日化公司科研突破、品牌重塑、特色定位、营销求变,使得不少本土品牌近年来开始崭露头角”。
一方面,佰草集、相宜本草等本土品牌强调传统中药草本、自然等概念,凭借其中国特色定位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迅速赢得消费者;百雀羚等老品牌通过品牌重塑焕发生机;韩后、美肤宝、御泥坊等企业还通过借助节目冠名、网络传播、融入影视剧等方式营销借势获得更多曝光率。
而在渠道方面,自然堂、美肤宝、珀莱雅等本土护肤品企业在成长发育阶段也避开了外资品牌在一线城市、百货商场等直接竞争,从低线城市、化妆品店等渠道方式逐步发展壮大。
如今自然堂已在全国建立各类零售网络23800多个,覆盖国内所有城市、县城及一万多个城镇;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渠道变革中,本土企业也更加灵活应变,线上渠道的建设快速发展,韩束透露2014年9月在微商渠道“40天销售了一个亿”。
另一方面,资本关注也使得本土日化企业获得更快的成长,相宜本草在2007年获得今日资本注资后,快速扩大渠道和生产能力,增长速度也从此前自然生长时的年销售额增长50%左右,提升到2010年、2011年两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高达98.76%与78.11%。
并且,近3年来资本对本土日化的关注日益密集。今年3月,线上起家的面膜企业御泥坊,其母公司湖南御家汇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第二轮融资,投资方为雷军旗下的顺为基金,这是雷军及其基金首次投资化妆品行业。5月,韩束公司宣布获得中信资本、联新资本和希美资本(葛文耀创立)共计4亿元的首轮投资,这成为目前本土化妆品领域最大的融资案例。
2014年9月,联想系的君联资本对广州薇美姿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下称“薇美姿”)进行了数亿元级别的注资。2014年11月,十长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红杉资本正式举行签约仪式,本土化妆品牌韩后获得红杉资本首轮亿元级别的风投。
2013年7月份,LVMH集团旗下私募基金L Capital Asia投资本土化妆品企业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红杉资本领头注资云南本土药妆品牌WINONA(薇诺娜),这是红杉资本首次投资国内本土日化品牌。
“未来5-10年,国内化妆品市场本土化妆品牌有望逐步替代外资品牌,本土化妆品牌存在大量的发展机会”,在谈到红杉资本投资中国本土护肤品牌韩后的原因之一时,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表示。
“本土品牌的崛起一方面源自于消费者对国货对东方文化的再认可,能客观评价本土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另一方面源自本土企业竞争实力的整体增强。”一位日化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案例:日化店还能在商品结构上做这些调整 日化上市公司“跌跌”不休 5家中报预披仅1家盈利 外资日化人才纷纷加入本土企业 资生堂高管跳槽本土企业 外资日化吸引力不再? 欧莱雅等外资日化三巨头上演农村包围城市 搜索更多: 日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