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华润创业、家乐福、大润发等2014年度财报的发布,实体零售业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集体遭遇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尴尬局面,关店止损、转型发展等成为不得已的“渡难关”法则,但盈利难依旧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现状。
业绩下滑
看好便利店业态和电商发展
近日,各大零售公司集中发布财报,然而交出的2014年度的“成绩单”却不太理想,利润同比下滑明显。
去年因为并购Tesco乐购而经常登上头条的华润创业业绩更是大幅受挫。其日前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该集团2014财年的净亏损达1.61亿港元(约合1.28亿元人民币),而2013年度净利为19.08亿港元(约合15.24亿元人民币),负增长10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润创业自1992年借壳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盈利亏损。其净利润更是大降约20亿港元(约合15.98亿元人民币)。
卜蜂莲花2014年的业绩公告显示,期内,集团录得公司股东应占亏损净额为5840万元,2013年则亏损9680万元,亏损改善主要由于毛利率增加及严格支出管理抵销其他收入净额下降的影响。家乐福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家乐福2014年的营业额在欧洲出现了大增长,但在亚洲市场的表现则没有那么平稳,其中国市场的营业额更是出现负增长,下滑6.4%。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告诉本报记者,零售企业遭遇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是电商的冲击,电商迅速发展以便捷、低价优势对零售企业分流严重;其次是经济环境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信心不振一定程度也影响了零售企业的销售;再次是成本高企,租金的提高、人力成本高企对于营收降低的零售巨头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利润下降是必然。”
“在行业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基本上都主动走上转型之路:其一,涉足电商,如大润发等欲通过网站建设重新争取人流量,不过此转型策略难度较大,因为已然失去市场先发优势、人流量难以获得较大增长;其二,尝试其他业态,家乐福等尝试便利店业态,此法有一定可取之处,便利店在零售百货所有业态中增长最快,但是要选择便利店选址、定位、差异性等。”杜岩宏告诉本报记者。
近年来,大卖场、综合超市等业态的营业能力逐年下降,“小而美”的便利店形式成为众多零售巨头的“新宠”,家乐福、大润发等巨头纷纷开出便利店适应市场变化。
杜岩宏表示,“便利店业态销售额增速强于百货店和综合超市,居于零售业榜首。便利店深入社区或者核心商圈,人流量大、单店面积小、单价较高,零售商涉足本就可以借助自身采购优势,甚至还可配合零售商的O2O业务,有利于增收,这是便利店作为转型方向之一的原因。”
资深零售业专家丁浩洲认为,“实体业者困难很多,但转型电商也并非易事,电商耗资巨大,且其管理、商品分类和销售渠道以及营运方式都与实体店大相径庭,尤其是物流覆盖与成本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所以实体业者的转型能否成功还需时日。”
零售业仍有发展空间
“零售业出路或在两个方面:其一,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效率,事实上零售业的关店潮就是如此,不过行业快速扩张期企业都存在门店密集、重复采购等问题,如今可以通过优化门店、优化采购、增加自有品牌等措施来提升单店盈利、降低成本;其二,增加体验项目或者生鲜类业务,如华润新增开超市加入餐饮业务,对客户是一种吸引,沃尔玛尝试购物中心也是如此考虑。”杜岩宏则表示。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则认为,“宏观经济的放缓,给行业领头羊创造了加快扩张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的空间巨大,要找准转型的关键点,走工业化和标准化的道路,同时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但不能将其神化。”
在他看来,中国尚没有诞生大型零售企业,其原因在于竞争还不够充分,有一些低效益、低质量的游击队可以很好地活着,没有被竞争挤出市场,“也就是说效率还不够高,扩张还不够快,所以发展是巨大的。”(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李晓红)
外资便利店玩不转中国市场 大面积亏损是事实 7-elven便利店的经营之道:冬天卖冰激凌 夏天卖咖啡 便利店连锁Fresh & Easy计划关闭55家在美门店 揭秘京客隆高端便利店京捷有何特别之处? 国内便利店面临盈利压力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