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资便利店大规模布局京城之时,本地便利店品牌也开始奋起,京客隆旗下的JOY&JOY便利店悄然现身。本土和外资的较量使得北京便利店市场初步显现诸侯割据状况,进京最晚的外资品牌全家,从机场开始,继而景点、火车站,主打客流集散地;罗森则倾向于在商场、购物中心开店;在京深耕多年的7-11坚守东部优势加速开店;好邻居和物美这样的老牌本地品牌一直占据社区优势,后进入者全时在母公司的支持下四处撒网。上述多个品牌明争暗斗,华润万家vango和联华快客却按兵不动,甚至退避三舍。
老牌谋变
一直沉稳发展的京客隆突然将JOY&JOY推到消费者面前,这个定位高端的便利店是在京客隆便利店原址上改造而来。尽管这个新推出的品牌还在试运营,但已经引起了京城便利店业内人士的几番“考察”,商品结构、店内布局、动线陈列都被一一审视。京客隆便利店从未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事实上,营收微增,经历逐年减半的京客隆一直在加速发展便利店。从京客隆最近三年财报来看,2012年净利润约1.05亿元,同比下降约50%;2013年净利润为5705.5万元,同比下降45.7%;2014年上半年利润为2936.1万元,同比下降39.3%。而其便利店的数量最近三年为160、187、196家(上半年)。
物美也在加快便利店的布局。物美去年财报显示,其在北京新开29家便利店,预计今年将以高于去年的数字继续增长。好邻居也在发生变化,通过线下门店、网上店铺和微信服务号、App构成全渠道销售服务平台,无论是线上下单、线下提货,还是线上预订、线下支付,顾客都可依据自己的习惯和便捷性自行选择。
外资入侵
在2013年之前,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还没有太多想法。外资品牌罗森和全家的进入打破了7-11独霸市场九年的格局,直接搅乱了一池“春水”。同时,有7-11在北京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做“前车之鉴”,罗森和全家对北京便利店消费把握更准确,门店布局更快、更果断。
据不完全统计,罗森2013年8月第一家店开业后,目前已经有20多家店,银泰中心、新奥购物中心等商场、写字楼是罗森首要选址地;去年7月全家以机场店在北京露面,此后故宫店也被提上日程,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全家在北京南站的店面也即将开业。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客流量大的地方是全家在北京布局的重要考量。全家方面表示,北京作为全家便利店在华北重点关注区域之一,计划未来五年内,将在北京开设100家门店。
在北京已有规模优势的7-11并没有坐以待毙,已经开放加盟尽快扩大门店规模和覆盖范围。虽然7-11在2012年才放开加盟,但据内部人士透露,早在2007年就开始有其内部员工接收门店做加盟试点,目前7-11在北京的173家店中,委托加盟门店已经超过100家。这意味着北京市场上将近六成7-11门店为加盟店。
鹿死谁手
在物美、好邻居之外,另外一家刚刚起步的本土品牌全时也在逐步壮大,全时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虽然2011年才成立,2013年的门店总数已经达到48家,截至2014年底,公司已开门店90家,签约门店达105家。加上齐聚北京的三大外资品牌和刚刚推出新型便利店的京客隆,北京便利店市场已经集齐七大实力战将。在物美便利店总经理董刚看来,便利店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董刚介绍,物美去年新开店90%以上集中在写字楼和流动消费场所,前者主要集中在商圈,后者主要是景区和交通枢纽,这正是内外资品牌集中火力争抢的地块。据上述人士介绍,写字楼入驻人数超过2500人就可以支撑一家便利店,而且租金比街边店低得多,在成本上有优势,更容易实现盈利,已经有外资便利店在尚未完成开发的写字楼楼盘抢先占地儿了。
不过,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联华快客和华润万家vango却很少见。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华润万家vango在北京和平里小黄庄街的店面已经被好邻居取代。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华润万家vango在业态和商品构成上更像是小型超市而非便利店,对于消费者即时性的需求无法满足。同时其商品品类和价格上也没有大卖场有竞争力,这样的业态在便利店迅速发展时竞争力自然不敌。而联华快客作为上海品牌,没有将北京市场作为重点,其在北京的加盟店中还存在自愿加盟,只要拿到品牌授权,店主可以卖自己进货的商品,这对品牌来说,既难以管理又存在较大隐患。据上述人士透露,联华快客好多加盟商在房租到期之后便不再续约。 (北京商报 记者邵蓝洁)
行业发展乐观 门店结合电商是东莞便利店扩张重点 台湾全家便利店潘进丁的创业史:创新思维成就辉煌 大卖场“任性”不再 2015便利店小业态开打翻身仗 家乐福中国启动新战略发展多业态 年内推进便利店及O2O 京客隆高端便利店京捷亮相北京 一场大赌注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