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在华外资高级百货商店接连关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业务,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沿海地区、发达城市客户最多。相对应的,大型百货商场,包括外资名牌商店的销售业绩也随之下降。
“洋百货”关店的数量多,首先是因为在中国开设分店的成本要高于中国本土的商店。其次,那些吸引中国年轻人的“洋货”在中国售卖,本身价格比在本国高了不少。第三,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出国旅游,在当地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带回中国现象愈发普遍。大型百货商店要想在21世纪幸存下来,必须嫁接上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如果“洋百货”能借助电子商务继续发挥它们的品牌优势,这些百货商店也可能成为跨世纪的“老店”。
(环球时报)
马莎百货本土化遇阻成样本 外资百货将何去何从? 马莎百货本土化遇阻成样本 谁逼走外资百货 干货分享:王府井百货全渠道战略今年将全面落地 零售百货何以过寒冬 王府井百货全渠道建设干货分享:打造平台型组织 搜索更多: 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