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传统百货业在历经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几年已显出疲态,2014年更是遭遇重大困境,不管是销售额抑还是利润均有不同幅度下降。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百货商场,百盛集团的一举一动折射出整个中国百货行业的现状。
红商网讯:传统百货业在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年间已显疲态,在2014年更是遭遇重大困境,无论是销售额抑或是利润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11月10日,百盛集团发布业绩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为2.7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大幅下滑23.1%。更糟糕的是,实际上从2012年起至今,百盛集团在华业务不断收缩,在两年时间内已关闭6家门店。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百货商场,百盛集团的一举一动折射出整个中国百货行业的现状。“传统百货的冬天已经到来”成为流传于业内的普遍忧虑。
据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零售企业关店160家,创下历史之最。其中,大型百货商场共关闭12家门店。下半年,颓势依然未得到好转。7月,王府井百货广东湛江店宣布停业; 12月1日,华堂商场将关闭位于西直门商圈的门店,这已是华堂商场今年在京关闭的第三家门店。
在传统百货日渐低迷之时,电商市场则是一片“春意盎然”。在硝烟才刚刚散去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创下了571亿元的销售纪录,苏宁易购、京东商场等其他电商亦斩获不菲。
全民“双11”购物狂欢的背后,也能一窥传统百货业转型的迫切心态—去年“双11”期间,部分实体商店、超市抵制O2O活动,而在今年,以银泰商业、王府井百货、广百百货等为代表的28家百货集团积极参与电商“双11”购物狂欢节O2O专场。
从观望甚至抵制,后又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积极参与,百货企业对O2O态度的巨大变化,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它们转型的迫切要求。
百货业困境
传统百货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以百盛集团为例,前三季度净利润2.75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同期下滑23.1%,销售额也下降0.9%,跌至37.4亿元。尤其在第三季度,百盛集团的净利同比下滑更是高达32.6%,只有区区2257万元。
从2012年起,百盛集团的在华业务发展便遭遇瓶颈,业绩下滑的同时还关闭了旗下6家门店。去年6月1日,作为将百盛集团引入中国的负责人,年已七旬的创始人钟廷森再次出山,担任执行董事兼主席。当然,钟的复出也被认为是百盛此番掀起关店潮的主要原因之一,意在向小型商业转型。
经营困顿的并非百盛集团一家,内资百货企业也不能全身而退。
申银万国分类统计的20家A股百货业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显示 ,2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计约为431.14亿,同比下滑平均约为7.09%;净利总额实现22.92亿元。在2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西安民生、南京新百和成商集团3家营收在今年上半年取得增长,剩余的17家无一例外均呈下滑趋势。
若从更大层面俯瞰行业现状,统计数据显示的结果也让人无法乐观。
据瑞银2013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百货店内人流量开始出现负增长,而此现象背后的原因即是新型业态购物中心与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分流了传统百货店的客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共同编写的《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3-2014》显示,尽管2013年零售百强销售额突破2万亿,但增幅首次出现个位数,仅为9.9%,而零售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从2009年的10.8%下降到8.7%。
一面是传统百货业的集体疲软,关店消息不断;另一方面则是电商销售已呈席卷之势,不断创下销售奇迹。电商的营收在近年间节节攀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9%,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额为11375亿元,同比增长48.3%。
而在刚刚过去的“双11”,阿里巴巴销售额创下新高,达到惊人的571亿元,其中来自移动端的交易额更是达到243亿元人民币。
谁杀死了百货业?
许多人相信,电商就是杀死百货业的凶手。百货“衰退”史正是电商“成长”史。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用网络取代了百货—即使他们进入百货公司,也是为了“抄码”。这种线下试衣线上买衣的做法,彻底将百货沦为了“试衣间”。然而事实上,传统百货业的疲态其实早有预兆。
传统百货业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百年之前。百货商场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其货品齐全、价格公开和开放式营业三大主要特征带来的购物体验升级。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加速,百货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逐步走向成熟。
不过,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购物中心这一新的业态也逐步壮大和成熟起来。而电商的崛起更是压缩了传统百货业的生存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武瑞玲就曾指出,实际上在电商之前,购物中心这一渠道的壮大已经导致了传统百货顾客的分流。
在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看来,传统百货业已经处在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受电子商务、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的强烈冲击,传统百货业客流量和业绩大幅下滑,已经沦为电商的试衣间。”杜岩宏认为,电子商务以极低的价格不断冲击百货业,将客源从线下向线上拉升转移。
而购物中心则以相似的业态,但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化的服务和购物体验来抢占百货业的市场份额,“在当前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服务性的特点下,购物中心更受消费者青睐。”他判断,“价格不如电商,服务不如购物中心”,更是当下传统百货业的现实处境。
与此同时,国内百货商场“二房东”的运营模式如今也成为其发展瓶颈。
共2页 [1] [2] 下一页
美岁百货或被厦门国贸集团收购 通过挂牌定向转让
马莎百货挖角英国百货公司John Lewis首席财务官
上半年零售企业关店160家 电商被指杀死百货业
新光百货海珠新都荟店将开业 首当“二房东”
合肥百货: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电商业务
搜索更多: 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