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近期宏观数据的持续“降温”,让市场普遍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表示担忧。然而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当前形势的解读则并不悲观。
“只有GDP下去了,中国经济才有希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李迅雷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继续维持高位,那就会离金融危机越来越近了。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结构得以进行调整,泡沫可以随之破灭,不失为一件好事。
经济下行才能调结构挤泡沫
第一财经日报: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请谈一下你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测。
李迅雷:中国经济基本上还是处在下行的过程中,并且远未见底。整体来讲今年增速预计在7.3%左右,明年会更低一些。有三个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可能要继续往下走:第一是人口老龄化,第二是全社会的负债率比较重,需要去杠杆,投资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增长,第三是中国技术进步在放缓。
但我并不感到悲观,反而认为这是件好事情。中国经济未来的支撑点应该是GDP增速6%左右。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才能够调结构,挤掉一些泡沫。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增速会超过GDP的增速。
日报:你对于今明两年的CPI和就业情况是如何判断的?
李迅雷:CPI同比增速应该还是保持在低位,预计今明两年大概在2%。就业压力会有所增加,经济增速下来肯定会对其产生影响,但不会太严重。中国劳动人口总数的减少,会降低新增就业人数的压力;轻资本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使得同样的资本投入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故也会缓解就业的压力。
日报:怎么评价今年央行出台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李迅雷:定向宽松,这是无奈之举,部分替代了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通常是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通常是由财政政策来做的。现在货币政策来做定向的结构性政策,部分取代财政政策,从长期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但央行这么做没有错,完全是正确的。只是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如财政政策,毕竟市场是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上行,现在应该到了下行的时候。政策只能够平滑下行的曲线,并不能改变下行的势头。
单一的金融改革不可行
日报:你对于今年的各项金融改革进展有何评价?在你看来,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放开资本管制等方面有没有取得一些实质性的突破?
李迅雷:金融改革一直是政府力推的,但必须跟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社会改革等相配合,才能取得成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单一的金融改革肯定是要失败的。
总体来讲,今年金融改革的亮点不多。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金融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在短期内肯定完不成,存款保险制度说了很久,但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推。上海自贸区里面的放松管制,也并不等于资本账户的开放,自贸区内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验进展缓慢。另外一方面,跟金融改制相关的负面清单进展也不大。
我觉得还是要像李克强总理说的,减少审批,提倡负面清单,行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不精简人员,这些人都坐在审批的口子上,负面清单的落实就非常困难。
日报:对于10月份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你有什么期许?
李迅雷:我个人最关注的还是加强法治建设,这对完善中国的国家治理、推进改革,给社会营造比较好的法治环境,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也发现,我们这届政府对于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看得非常透彻,而且,学习能力非常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清醒了。因此,我对中国未来还是比较充满信心。 共2页 [1] [2] 下一页 中国经济巨大转型将让西方零售商感到不安 房地产下行压力令中国经济明年减速 不排除硬着陆 经济学家:四大因素让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 马蔚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 中国经济减速更加鲜明 搜索更多: 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