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地产项目的建筑体量与美国存在极大的差异。中国产业地产单个项目的建筑体量往往会显著大于美国同类产业地产项目的建筑规模。这是因为,美国产业地产经过上百年的演进,达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每种产业地产的产品类型及其细分类型都有其特殊用途,因此也都有独特的特征,例如面积的大小、装载的内容、建筑设计、顶棚高度、装载能力。就每个产业地产项目的用途配比来看,各类型及其细分类型的产业地产项目在办公区域比例、制造区域比例、冷冻/冷藏室占仓储区域的比例、高技术空间和实验室比例等方面都有相对清晰的数值。
譬如,虽然重型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的内部与大型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很相像,但重型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还是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这类项目很少会有多于5%的办公空间,至于制造空间则根本不存在。
所有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都具有与制造程序相关的特殊的结构特征。这类项目有三类空间结构:制造、仓储和办公,制造空间最少占50%,平均将近70%。
其中,轻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50%~75%的空间用于制造功能,剩下的25%~50%用于仓储和办公。办公空间很少会超过整个建筑的20%。轻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将很可能一直是制造类产业地产中的主要类型。
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因其外形尺寸大及供重工业制造程序使用的特点,成为制造类建筑的典型,供制造零件和生产成品的承租人使用。装配则大多数是在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中进行。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的内部主要是依其功用而设计的。近90%的空间用于制造,剩下的用于办公。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摩托罗拉都是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的租赁人。
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项目的大部分空间的用途是高技术生产、实验室或是办公室,他们所占的比例可能高达75%,甚至100%。
办公展览型产业地产项目的40%用作办公空间,最多60%用作仓库空间,还有最多20%的空间用于零售陈列,通常会分给多个租户使用。
反观中国产业地产项目,投资者、开发者、出租人、承租人等角色并没有清晰分离,独立存在。同时,项目服务于哪些行业和企业,满足企业的哪些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分别需多大比例的空间等等方面,依然非常模糊。而在这些方面变模糊为清晰,实现投资者、开发者、出租者、承租者等一系列经济主体经济诉求的统一,实现用途和空间的匹配是未来中国产业地产发展必须探索的道路。
下
美国产业地产的各种类型及其细分类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项目选址标准,存在彼此不同的选址“敏感因素”,因此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项目分布规律。这也告诉我们,在一个产业园中,把多种类型和细分类型的产业地产设施齐聚一堂,形成所谓的产业综合体,有时可能是违背产业地产项目选址规律的粗放行为。
从美国产业地产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与主干道和机场连接是区域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的一个重要的选址决定性因素,这类项目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和配送货物,雇员一般是蓝领工人,所以这些项目通常紧邻蓝领工人集中地区分布。由于区域仓储一般是供应链中配送到零售店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它的分布和零售店的分布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大型仓储配送完全依靠卡车配送货物,但有时也用铁路运送一些工业产品,所以大型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与主干道的连接至关重要,而接近铁路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优势。大型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每平方米的雇员数低,因而对邻近蓝领劳动力集中地区这一点依赖性并不强。这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地产项目,譬如轻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和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是完全不同的。
重型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往往位于公路旁及机场周围,与蓝领工人分布关系密切。轻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的功能正在从单纯的制造和组装演进到包括仓储和配送功能。但是它们的基本功能仍然是生产商品。这表明影响这些项目分布的因素和影响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项目的因素有所不同。分区规划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地区被规划为制造业用地,多处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就会相邻而建。这样,分区规划就导致了集聚效应。雇用的劳动力人数通常较多,所以与劳动力来源的邻近程度就成了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分布首先受到分区规划的限制,与铁路的连接对于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至关重要,这一条对于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的重要性比对轻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项目要强。机场飞机库主要的功能是用于维修。正因如此,机场飞机库被归入制造类。机场飞机库位于飞机场内。承租人是航空领域的公司。
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是所有产业地产类型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一种,他们一般提供办公室、实验室和高技术轻工业制造等,很少涉及卡车运输的功能。分区规划对这种项目的限制相对宽松。所以,影响它们分布的是一些其他因素,如外观,与主要街道的连接和人口统计因素等。这类项目每平方米的雇员数较多,所以分布于蓝领集中的区域。
由于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能获得较高的租金,能够抵消高地价的影响,所以,95%以上的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项目分布于高收入地区。办公展览型产业地产和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都属于柔性型产业地产。但是后者的外观类似于写字楼,而前者的外观更类似于区域仓储建筑,所以前者的分布和区域仓储型建筑的分布一样。
中国的产业地产发展尚未成熟,各类型及其细分类型的产业地产并未完全达到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阶段。因此就出现了多种类型或细分类型的选址标准迥异甚至相互排斥的产业地产共存于一个项目的所谓“产业综合体”。
虽然打着各类型或细分类型产业地产相互促进、共存共荣、互为供求的协同发展旗号,但实际上往往是彼此冲突、相互牵制,最终沦为“四不像”。这是因为,不同类型或细分类型的产业地产项目选址的“敏感因素”是不同的。
首先,不同的工业建筑类型对交通基础设施连接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和货运站来说,邻近主干道十分关键。铁路对于发挥仓储和配送类产业地产可能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制造业生产却需要频繁使用铁路,因而它能影响到制造类产业地产尤其是重工业制造类产业地产的选址。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对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影响小,它们对交通形式的依赖程度都比较小。
其次,就可用土地资源和地价来看,大范围可开发用地的稀缺意味着许多低密度产业地产开发必须分散到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进行。除了研发柔性型产业地产以外,所有产业地产开发项目都对价格相当敏感,因为它们的租金比其他商业开发项目低。
最后,与劳动力供应源的邻近程度是影响产业地产项目分布的又一个因素,尤其是对制造类和柔性型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地产而言更是如此。但仓储配送类产业地产、货运类产业地产并不那么强调这种关系,因为它们的特征之一就是每平方米面积的雇员数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伴随土地资源的日渐稀缺以及土地供应制度的日渐完善,尊重不同项目选址的客观标准将是未来中国产业地产发展的方向。(来自:微信号:主题地产)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主要城市综合体存量超3亿方 商业地产困局中前行
谈商业地产与上海楼市
穆迪:万达商业地产债务杠杆率较高 业绩疲弱
房企转战商业地产 开发“无序“造成商业“红海“
零售业再掀商业地产“淘金”潮 福兮祸兮?
搜索更多: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