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百盛、伊势丹等企业都是有一定实力的,但是也没能逃脱关店、撤退的命运,皆因百货业态过了‘大势’了。”流通行业管理咨询专家龚胤全曾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它的退守甚至无关企业能力、无关企业的管理,而只是“栽”在了行业大势上,“电子商务的冲击、购物中心优质的体验以及大卖场、社区超市细分领域的竞争等都给百货业造成了沉重的竞争压力,对传统百货有着可替代威胁的竞争对手太多太多。”
而这样的局面,已倒退不回去了。“除了转型、转型再转型,传统百货企业已经别无他法。”王胜指出。
王府井就是这样做的。如今,王府井的新一轮转型序幕已经开启。
“从发展业态上看,在创新传统综合百货业态的同时,重点发展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业态,完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运营筹划体系,谨慎发展百货店项目。”王府井在半年报中的此番表述,被普遍解读为这个百货店时代的老大已决然与纯百货运营模式挥手告别。
全新挑战
事实上,王府井的转型方向颇有代表性。
在已经转型的百货企业中,天虹百货、茂业百货、崇光百货等纷纷将购物中心作为企业转型的首选;天河城百货、摩登百货等则寄希望于奥特莱斯业态。今年以来,业已觉醒的国内纯百货企业或已在转型的路上大步向前,或已做好准备只待起航。而购物中心与奥特莱斯,正是这些企业的首选。
“与传统百货相比,购物中心是多业态的组合,可以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还可通过分租方式来分担成本压力,对于久旱逢甘霖的老百货们而言,这是一种‘快效药’,但它能不能包治百病呢?并不一定。”王胜表示,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奥特莱斯,对于常年经营纯百货的企业们而言,都是全新的业态,管理更为复杂,对各企业的挑战不小,“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这些市场离‘红海’也不远。”
以购物中心为例,据世邦魏理仕地产咨询服务公司此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占到了全球面积的一半以上。除了传统百货,地产商、投资公司等各方面力量也无不将目光投向于此。
如天津市场,在去年全球新建完工购物中心面积排名中已经位列第二,却仍以250万平方米的在建规模继续扩张。恒隆广场、滨海第一城、万达广场……或即将开业,或正火热招商,或已经开始布局。
但与新项目如火如荼上马相对的,却是不少现有项目的堪忧现状,“虽然有很多购物中心门庭若市,但是有些购物中心已经出现人气不足的现象。”林岳曾明确表示,对于不少购物中心而言,眼下的日子已经不太好过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随着购物中心的集中上马,同质化成为越发突出的一个难题。无论在定位、服务、业态组合还是品牌选择上,很容易形成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这意味着,老百货们从原有的同质化深渊刚刚跳出,却很有可能又进入另一个新的深渊。”王胜说。
一个可参照的样本是美国购物中心的兴衰轨迹。据美国一家地产分析公司CoStarGroup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美国境内15%的购物中心将停止营业;另据美国国家零售业咨询专家霍华德·大卫多维兹的推测,在未来10年内,美国境内的购物中心将会消失一半。
“很多情况下,美国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特别是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中国通常都是沿着美国的路径走,所以这种泡沫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破灭。”林岳指出,从最终走向来看,中国的购物中心同样具备与美国购物中心当前类似的命运,但其同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延迟性和滞后性,也就是说,国内购物中心衰落的那一天会来得晚一些,“整体来讲,一线城市大致在10-15年后会出现衰落,甚至更早;但三四线城市则难以估量,因为这个和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关系。”
因而,对于已经在转型路上开始摸索的传统百货,外界确实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宽容。但是,企业自身要明白,留给大家摸索与试错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新金融观察报 记者 张沙莎)
共2页 上一页 [1] [2] 王府井百货数字化变革 店员手持Pad做导购 扩张升级百货 角逐会展酒店 翠微股份重组再上会标的百货缺乏“人气” 百货商场为何集体陷入困境? 王府井百货们:线上亏损 线下挣扎 转型或新深渊 搜索更多: 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