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背后还有这些冷冰冰的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18家A股百货公司中,高达12家,超7成的公司出现营收下滑或净利润下滑的局面。其中最大的下滑幅度为杭州解百净利润同比下滑约49%,广州友谊一季度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纷纷下跌超20%。
红商网讯:炎炎夏日,百货业却仍处“寒冬”,商场内舒适的凉风并未留住顾客,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反而在年中这个将出业绩数据的关键节点,许多百货关店的关店,整改的整改,百货业真的集体病倒了吗?
当然,这种境况之下,做出改变的也不是没有,加码自营品牌、向购物中心转型、重新招商、打主题牌,甚至还有试水便利店的……这些改变的宗旨无非就是:迎合新的消费需求,先把顾客招揽来再说。
新一波关店潮
“六七八,没办法。”业内人士多用来形容一年中这三个月是百货业最难受的三个月,是行业的淡季。
而在淡季来临前,中国的百货业就已经遭受了一轮关店潮。据统计显示,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共计关闭158家门店,远超2013年全年35家的关店数。而在上半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内已经有13家百货门店关闭。
到了7月份,百盛北京东四环店在7月1日悄然停业,10天后,开业不到两年的广东湛江王府井百货也宣布正式停业。接着是,华堂商场北京北苑店开始进行闭店清仓,9月1日正式关店。
这些关店背后还有这些冷冰冰的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18家A股百货公司中,高达12家,超7成的公司出现营收下滑或净利润下滑的局面。其中最大的下滑幅度为杭州解百净利润同比下滑约49%,广州友谊一季度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纷纷下跌超20%。
至于关店原因,除了电商冲击、购物卡限制、大环境萧条等共有的客观原因之外,在原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总经理李刚看来,这也跟商场自身经营策略、是否及时根据需求不断调整有关。
当然,这样的变化也早已被许多百货业主察觉。
不久前,一则“万达部分新项目不再设百货主力店”的信息在业界流传,爆料称涉及北京延庆、东莞大朗等项目。这一信号被多数人解读为万达“抛弃”百货业态,万达百货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各地万达广场招商完毕,配套的住宅销售情况稳定,万达品牌逐步稳固的时候,再加上电商冲击,万达弱化尴尬的百货自然不无道理。
除了万达可能以弱化百货的途径抵抗百货业萧条,大多数企业的第一反应都是进行重大调整——走向购物中心。
日前,银泰百货杭州西湖店计划投入1个多亿改造成为购物中心,而根据消息人士透露的信息,参照目前购物中心的普遍“标配”,餐饮、电影院以及儿童等体验性业态将成为调整增设的重点,按照这些业态的特点,整个商场的物业结构、动线设计等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在服饰品牌等的配置上,女装可能成为被削减最多的品类,40%以上的女装品牌会就此消失。
同时,广州最大的民营百货摩登百货7月15日宣布暂停西城都荟店的营业进行业务调整。摩登百货公告显示,若西城都荟店经营调整不成功,该店可能存在停止经营的风险。
自营能起多大作用
在调整的过程中,转型、全渠道、O2O,尤其是自营、买手制概念,都成了百货业危急关头的救命稻草。
今年4月份,三胞集团旗下南京新百斥资2亿英镑成功收购有165年历史的英国弗雷泽百货89%股权。南京新百实际控股人、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指出,除了实现中国零售企业的海外扩张外,还希望南京新百能借此机会,引入弗雷泽百货成熟的自有品牌和买手制运营模式。
比起三胞集团,动静比较大的还有外资百货第一的百盛。面对在华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百盛开始谋求困局突围。
据百盛创始人钟廷森介绍,今年百盛高管团队一直在全球各地考察,收购或代理符合企业预期的知名品牌。“目前已经花费了超过1亿元,将尽快实现收购或者代理100个知名品牌的目标。”
未来,百盛将握有大量自有品牌,个性化和卖点会逐步显现。不过,先于百盛之前,也有日资百货伊势丹、中韩合资的乐天银泰百货尝试了独家品牌代理与买断经营的先例,但受困于对市场把握的不精准和采买货物滞销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两家百货店均兵败一方。
先不说三胞旗下南京新百未来引入弗雷泽的自有品牌和买手制模式的成功几率有多大,仅从目前国内以自有品牌和买手制为特色的百货情况看,老佛爷仍处于培育期、玛莎百货关闭部分门店等残酷现实让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样的模式。
很多企业也尝试过进行服装类的自营,但因经验不足、买手缺少、资金占用量大,反而利润还不如联营时高,进而产生库存积压等恶性循环,所以最后又转变成联营模式。
而专注于日本零售研究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告诉记者,并不是自营比例越高越好。他多次考察日韩零售后也发现,日韩很多百货品牌此前也以联营模式为主,韩国新世界百货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自营比例才达到30%左右。而日本百货最开始联营比例在90%左右,目前大多数百货基本上是30%的自营,40%的联营比例,还有20%多的出租场地,比如咖啡、餐饮店等。
联商网评论员林尚玉表示,中国百货业很少有真正的自营,买手更无从说起,所谓的自营更多是直接代理品牌,或者做些无法体现企业品牌格调的基本款;此外,自营失误率居高不下,试错成本严重拉低利润率,低于联营品牌平均利润率,这让多数百货面对自营望而却步。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统百货如何探索O2O
传统百货O2O探索“蜻蜓点水”
传统百货业短期内仍有继续关店的可能
商业综合体与传统百货近身搏杀
电商崛起 传统百货变同求异重定位
搜索更多: 传统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