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西南角的百盛百货。在商场正门上,张贴着商场歇业整改的公告,但商场于何时恢复营业并未说明。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摄
继华堂北苑店关闭后,最近百盛百货东四环店也悄然歇业。近几年,受到电商和零售形态多元化等因素影响,百货业的生存空间一再受到挤压,全国各地频频传出品牌百货关店歇业的新闻。面对消费习惯和理念的日新月异,百货业已经走进了绝对变革的时代。更为残酷的是,不变就是等死,已经成为公认的定理。转型购物中心、增加自营比例、借助网络技术……百货业正在找寻各种自救的可能。
百货业关店潮来临
最近,关于百盛百货北京东四环店关店歇业的消息不胫而走。而这只是百货行业的一个典型例子。就在不久前,华堂和王府井等百货龙头也相继宣布关闭一线城市门店。
百货业从去年起就进入大规模关店潮。据联商网统计,2014年上半年,主要百货企业共关闭12家门店。同时,百货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甚理想。世邦魏理仕最新数据显示,近三年,选取多家百货企业样本数据显示,其物业租金和员工开支年均复合增长分别为14.0%和18.5%,而同期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仅为8.8%。而公开数据显示,国内18家A股百货公司中多家公司对上半年盈利预警。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随着消费者习惯的转变,传统百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已不存在。目前,百货业的变革已势在必行。而部分公司仍坚持传统的商品销售模式,注定会被淘汰,百货业的关店潮也将会持续。
百货业的衰落,究其原因,与商品门类齐全、价格较低的电商,及注重差异化和体验化的购物中心等多元零售模式的兴起密不可分。
“天猫在去年双十一的交易额是350.19亿元,相当于王府井和百盛2012年全年销售额的总和。时下电商已经凭借品类和价格优势对百货业造成巨大冲击。”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平称。
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除电商的冲击外,与商业项目供应激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RET睿意德数据显示,仅在北京2013年到2015年,集中新增商业项目体量约340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西单大悦城。
品牌组合差异化,增加自营比例
目前国内大部分百货的经营模式以联营为主,通过扣点或提成盈利,这使得百货疏于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过分依赖地段及商圈。
针对这种问题,增加自营比例成为百货企业的一种自救途径。据了解,自营百货在欧美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经验,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梅西百货、玛莎百货、连卡佛等商场都在采取这种模式,并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张平表示,根据不同商业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当地消费特色,百货店可以增加自营比例,通过引进买手制和当地原创品牌,打造精品百货与本土特色百货相结合的模式。这既有助于摆脱“二房东”的尴尬境地,不受制于主流品牌,又可以自己把控品牌组合和业态分布,规避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统百货如何探索O2O 日本横滨市主要百货店销售额连续3个月下滑 百货业利润连降三年 亟待全渠道突围 百货商场 离消失还有多远? 关店潮来袭,百货业路在何方? 搜索更多: 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