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并不打算隐藏这种衰败。
百货广场的一楼和二楼现在是开放的,但无论是谁第一次来到这里,都需要时间去让自己相信,这是深圳一个座在这样地理位置的商场内部。空旷的大厅里没有一个门店,最中心是一个个铁制衣架组成的长方形阵列,挂满了标价不超过50元的各类服装。每条之间的位置,会站着这个带着假发和眼镜的模特带队,好似娘子军的将军,在空旷荒废的大楼里,更显声势浩大。
你可以在每一个可以贴纸的位置看到诸如“旺铺转租”“招租”“泣血甩卖”这类相同气息的海报。老板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追问之下,最多冷冷丢来一句,“这儿签的都是临时的短期合同嘛!”
一楼通往二楼的扶手电梯,也早已成为一旁角落里买箱包的小仓库,堆满了各式旅行箱。走到二楼,基本处于空置待招租状态,走在期间,某一次回头可能突然看到一个破旧的缺了一条腿和眼镜的假发模特,难免一阵胆颤。
“以前这里很多吸毒的人来,乌烟瘴气,现在还算好多了。”一位正在招租的老板告诉我们。
产权分散之殇
百货广场当年采取了商铺销售的方式,近千个商铺光业主就有几百个,导致产权纠纷不断,而且无法统一经营。
“我不相信风水!”刘正林在东门做了十多年生意,对于百货大楼衰废的原因,他首先强烈否认一种说法。
在所有接受采访的相关人士中,“产权分散”成为绝大多数认为导致其荒废的祸首。在被开发公司统一起诉,被告上法庭的业主们也曾众口一词指责,当年相关部门违规办理了《代用证》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18年前,陈小姐买了深圳百货广场大厦的一间商铺,在深圳国土部门做了预售合同备案,却一直没有拿到房产证。今年4月,她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才得知,其商铺产权早已成为别人的产权,自己也被告上了法庭。
这也是深圳早期众多商业项目的通病。百货广场当年采取了商铺销售的方式,近千个商铺光业主就有几百个,导致产权纠纷不断,而且无法统一经营。被寄予厚望的商业项目没有成功,大批商户撤离,商场内的空铺率急剧上升,最终越来越萧条。
“业主的纠纷太纠结了。有些人说这么多年都放着,现在这么便宜,整个也都租不了。”刘正林认为业主的人心不齐导致了很多问题。当年业主购买这些商铺普遍采用了按揭的方式,由于多年无法正常经营,几乎所有商铺都已经断供,最终全部落在了提供按揭的深圳6家主要银行的手中。
不过,这也为大厦的盘活提供了契机。中信集团曾出资20亿进行收购,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2000年,广发银行深圳分行首家入驻,但真正进入的企业和商户非常少,连整体的1/5都不到,整个大楼空空荡荡。只有在临近深南大道的几个铺位,被一些零散的商户租了下来,贩卖一些小商品。
百货广场的生存之道
“如果没有人租,我们就过来做,租金很便宜。做了一年,他们说要整改,不能做了,但是怎么整还是这个样,我们就又来做。”
“我们就做这样的小生意,大生意不做。什么温州人、福建人、潮汕人,这里没有打擂台。如果有做小生意的擂台,在这里他们都打不过我。”刘正林大声的想要盖过一旁自己摊位喇叭里不断传出的“南山桂味六块八,只要六块八”的声音,兴奋地说。
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作为一个这里摸爬滚打十多年的商人,他已经有了上十家自己的店铺。他总结的王牌经验是:“我们家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如果没有人租,我们就过来做,租金很便宜。但做了一年,他们说要整改,不能做了,但是怎么整还是这个样,我们就又来做,又捡个便宜。”
当一个历史产物从辉煌走向衰落的时候,总有去探究其兴衰缘由的意义。今日的东门商业步行街,从过去深圳首屈一指的生财旺地,成为今日商家公认零售业经营风险最高、低档货充斥的商圈。步行街缺乏整体规划、商业业态重复严重和经营者缺乏专业经营知识,被认为是造成东门商业低档化的主要原因。
“有很多人听说东门的钱好赚,就都来做。结果交个两押一租,加上十多万、几十万转让费,一不小心就一两百万块。不知不觉,三五个月就亏完了,很多亏了押金都不要。”刘正林指着我们对面一家毫不起眼的箱包棚摊位告诉我,“东门一家这么大的铺子,20万一个月才能租下来,另外还要进场费。”
物业乱象
谁是这里的物业,是要靠抢的。你是业主,但你不想让我管,我就霸着房子;要管,就得给我钱,不给就停你的水停你的电。
几乎每一个百货广场的老商户都忘不了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
“东门町和奥康德为了争地盘打架,来了很多警察。我那时亲自在现场看到了,我的店里还丢了好多东西。”刘老板回忆起那一天至今还胆战心惊。
他所说的东门町,就是2011年下半年代替深圳市百货广场的物业公司成为这里物业公司且拥有基层产权的公司,奥康德集团则是深圳市百货广场目前最大的产权拥有者。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万达百货已完成历史使命 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选择
电商崛起 传统百货变同求异重定位
万达百货已完成历史使命 争议去留意义不大
百货公司O2O转型:卖货聚粉建平台
年中庆”隐藏的较量 商业综合体与传统百货近身搏杀
搜索更多: 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