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仙丹”
然而,电子商务就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吗?
“现在,‘永辉微店’有一定的量,但在永辉超市的销售总额中微不足道。”张经仪坦言。
永辉超市8个试点门店,目前并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配送成本太高。”张经仪说,“我们提供专门窗口,供线上下单的消费者取货。通过‘永辉微店’下单,消费者可节省排队买单的时间。”
“触网”效果有待观察的,还有厦门土巴巴生态菜篮子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步发展实体店和电子商务,通过土鸡土鸭的特色配送,逐步建成一个主要销售农副产品的电商平台。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几年来,这个平台砸了不少钱进去,依然做得不是很理想,起色不大”。
在厦漳泉地区布点密集的见福便利超市,希望依托近300家线下实体店可就近配送的资源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打造一个区域性的网上超市,但“油盐酱醋”最后一百米是否值得配送,至今还在思考中。而对消费者而言,通过电话向附近实体店订购“油盐酱醋”,又显然要比网上下单简单得多。
“实体店的经营模式跟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不一样,实体店转型电商的成功案例很少,福建零售企业‘触网’须慎之又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认为,线下实体店背负租金和人力经营成本包袱,与线上的商品价格可能存在差异,若单纯把实体店的商品搬到线上卖,会对自身的实体店产生冲击。“生产厂家做电商,可省掉很多流通环节,做线上销售就有价格优势;而零售企业本来就处于产业链末端,中间流通成本很难降下来。”
“零售业转型,并非只有电商一条路。而走哪条路,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林民书举例说,如零售企业有足够的经营网点,且经营情况还不错,可尝试打造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产品,由零售企业指定的供应商生产,贴有零售企业品牌,在自己卖场销售,实质上是零售业的OEM(定点生产)产品,具有信誉优势、价格优势、特色优势等。
采访手记>>>
与其步人后尘,不如独辟蹊径
有人说,大家都能想到的转型之道,就不是转型之道。此话有一些道理,每家企业都能想到的电商之路,并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
京东商城的年销售额已达600亿-700亿元,但苦熬多年,烧完天文数字的钱后,才于去年勉强见到盈利。在成熟的零售业电子商务模式中,最有名气的要数沃尔玛的“1号店”,但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1号店”离真正的盈利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放在五六年前,5万元可能打造一个网络品牌,现在电商市场竞争激烈,500万元扔进去,可能还听不到响—这是不少电商企业负责人的共同感受。零售企业如果把电商考虑为转型之道,不妨先想好,企业是否烧得起钱?企业能烧得起多少钱?
与其步人后尘,不如独辟蹊径。在厦门创立的佳适优品内搭服饰品牌,创立仅两年多,避开互联网渠道,一心一意做大实体店。而今,实体门店总数近300家,年销售额早已过亿元,且继续保持高增长。它能在几乎已是密不透风的服装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在于独辟蹊径的精准定位,即实惠和内搭服饰专卖。
(福建日报 作者:林世雄 谢嘉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在华布局多种业态 日资零售商永旺集团逆势扩张 2014零售业5大技术趋势 沈国军:与阿里的合作将是改变未来零售业的典型案例 快时尚冲击美国青少年服饰零售业者 乌鲁木齐: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最缺人 搜索更多: 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