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王女士去年在法国旅游时买了一款Lancel挎包,回家后越看越觉得不适合自己,万元的包送人实在舍不得,闲置着又可惜,最后决定拿到二手奢侈品店寄卖。
像王女士这样,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不少因为冲动消费、喜新厌旧或闲置不用等原因流入了二手市场。
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统计,去年中国人相当于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 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客户。
有买进就有卖出,目前中国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约有3000亿元人民币,并呈现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二手奢侈品店从2012年的512家增加到2013年的823家,增幅37.8%,市场布局也开始从一线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奢侈”遇上“二手”,二手奢侈品市场虽呈扩容之势,但也有其成长的烦恼。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最近两到三年刚刚起步,无论从消费心理还是经营方式来看,都“相当不成熟”。
面子心理
在位于北京建国路华贸中心商业街二手奢侈品店米兰站里,众多LV、Hermès、Prada、Burberry等一线品牌的包袋和配饰陈列整齐,店内暖色调的灯光和精致的装潢,使这些二手货品看起来依旧奢华。按照货品的新旧程度,价格一般是原价的5-8折。
顾客李小姐是初入职场的白领,她对记者说,购买二手奢侈品是不得已的选择。自己财力有限,没有奢侈品傍身,在同事面前特没面子。
“反正奢侈品这东西,也只不过是装饰给别人看的。”李小姐说。她刚逛过一圈邻近的奢侈品门店,觉得还是二手店更实惠。“运气好的话,能在这儿淘到物廉价美的好东西,只要自己不说,没人知道是二手的。”
店员告诉记者,来店里购物的大多是年轻人。因为工作和个人原因,他们需要购置奢侈品作为“行头”撑门面,但是又缺乏财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二手奢侈品就成为他们的选择。品牌辨识度高的通行款最受欢迎,如LV、Chanel的包。
财富品质研究院《2013中国二手奢侈品报告》指出,80后成为二手奢侈品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但这一群体整体收入偏低,持续消费力不稳定,对价格的敏感使他们很容易转化为超A类奢侈品也即假货的消费者。
而对于二手奢侈品的经营者来说,这是个具有双刃剑的客群,进一步拉低交易价,压缩利润空间,并成为随时可以离开的跳槽客户。
当然,二手并不意味着绝对便宜,米兰站还有不少限量版或纪念款的商品,如Hermès的Birkin包,它们通过二次流通渠道而来,标价也没有高于市场价格。据店员介绍,购买这类商品的大多是奢侈品收藏者或有送礼需求的顾客,自用可以彰显身份,送礼则有品位有面子。
二手新品
在面子心理影响下,顾客更青睐二手新品。
根据米兰站的2012年报,按照尚未使用产品和二手产品划分,未使用的占到57%,二手只有43%。可见消费者去二手店也是以购买新品为主。
“我不太能接受旧二手货,虽然经过打理,品相还不错,但别人用过的,心里总感觉别扭,还不如多花些钱挑个新的。”顾客赵小姐说。
目前二手奢侈品店一般有两种收货方式。一是店方现金买断,包的品牌、成色决定价格;二是顾客寄卖,店方抽取售价10%~20%的佣金,若未售出可撤卖。
北京建外soho的二手奢侈品交流店V2的店主杨旭告诉记者,如果选择寄卖,有些国内认知度不高的品牌或者已经颇有“使用感”的二手品会滞销,寄卖的旧货太多还会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而现金买断的方式则更倾向于全新畅销款,这样更利于商品流通和资金回笼。
“我们店主要收全新和八九成新的货,八成新以下的基本不收。店内售出的货品80%都是全新的。”杨旭介绍。 共2页 [1] [2] 下一页 高端腕表内地香港同价 其他奢侈品何时跟进? 奢侈品放慢开店步伐 商业地产恐受挫 奢侈品放慢开店步伐 考验购物中心精耕细作水准 奢侈品代购不靠谱:国内买高仿品 海外寄回充真货 奢侈品扩张放缓 中国700多家商场1/4将以失败告终? 搜索更多: 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