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中国特殊的商业环境,经常会让跨国企业遭遇“滑铁卢”。虽然,苍井空秒杀中国宅男,《来自星星的你》迷晕中国女人,但是,日韩
零售在中国却举步维艰。
悲剧的在华日本零售企业
把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集纳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些企业与其国家的性格太相似了,实没法分开。
不知道这是一个“杯具”,还是一个“洗具”。
但就目前来看,估计是悲喜交集。
日本零售企业是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不过却因其一贯谨小慎微的作风,失去了中国零售的黄金十年,无论是永旺、华堂还是伊势丹,在华发展都不尽如意。反被欧美的同行抢尽了风头。在欧美同行以开店和并购大肆圈地做大规模之时,日本零售企业却从不选择并购途径迅速做大,甚至在新店拓展上也畏手畏脚,固守着仅有的几家门店,闭关自得。
这使得大部分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多年没什么长进。起初还算能入眼的陈列、布局、服务及营销逐渐落伍,竞争优势消失殆荆
华堂在
北京甚至一直在亏损。这个在日本以精细华、生鲜经营及GMS闻名的零售巨头,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曾一度是本土零售企业竞相学习效仿的对象。但今天呢?同行们已经基本不光顾它了。如果你去过日本,敲参观过日本的华堂商场,你就知道为什么了——本是同根生,差距咋就这么大?
惟一还能拿出来炫耀一番的,便是伊藤洋华堂在成都的
百货店,据说在其全球200多家门店中,业绩也数一数二。可惜的是店数太小,进入中国15年,目前在成都还只有5家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惟独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几乎所有外资企业在华都借机加速扩张,而日本零售企业却在中国选择了战略收缩。有分析认为,这是继黄金十年的缩手缩脚后,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失去的又一次绝佳机会。
但2012年却大不一样,在大部分同行进行战略退守之时,日系零售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大力度加码中国市常
根据日经流通新闻的零售业调查显示,计划在海外开店的日本企业中,有30家零售企业选择在中国开店,所占比重最大,企业数量同比增长四成。
以伊藤洋华堂为例,在日本其业绩亏损日渐严重。但2012年8月,在宣布关闭日本国内一成门店、裁员半数以上的同时,却在华成立了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计划重点深耕中国西南地区市场,同时进军西北和华中,并以高端百货为主打业态。
要知道,这家企业还是首次在日本之外建立独资公司。
无独有偶,2012年3月,永旺集团在北京设立永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整合在华各地业务,并重点发展京津和华北市常此前,永旺在中国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
而前几年在中国市场连续关闭济南、
上海华亭等门店的伊势丹百货,也宣布将在华开出第6家店。此外,大创百货、无印良品等都传出新的在华拓展计划。7-11、全家、罗森均在加速拓展中国业务,7-11相继开放上海、北京、成都的加盟,全家甚至表示“将来有可能在中国开设25000家门店”,罗森则计划10年内将在华门店数增至1万家。
除大型零售巨头外,日本的专卖零售在华也要逆市扩张。日本知名珠宝商AsmeEstele、F&A、AQUA、HOLDINGS.INC纷纷宣布拓展计划。日资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则以“未来10年,中国市场销售超过日本市潮为目标。
这是一个实在让人看不懂的战略,莫非,日系零售被打了鸡血?或者,在日本国内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日系零售想在中国重新找回“失去的十年”?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中国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一是本土企业已经壮大,二是外资同行虎视眈眈,三是新兴业态及购物方式正在强势压缩传统零售的生存空间,再加上两国关系紧张的政治风险,日系零售已经失尽先机,再想“大跃进”难度太大。
2014年,这些曾要大肆扩张的日系零售企业,又开始找各种理由将其计划延后5年甚至更长。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共2页 [1] [2] 下一页
机场零售2019年将达592亿美元 美容产品领跑
线下零售百货商家主动转型O2O移动支付
外资零售今年谨慎扩张 加速拓展三四线城市
自营概念扩大 零售业有哪些自营路径?
零售药企须配执业药师 南充185家药店急寻人才
搜索更多: 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