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一趋势将很快在书业中被复制。今天,连京东商城这样的网络百货公司都有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网络浪潮正在冲刷每一个行业,书业岂能幸免?接下来,书业的竞争,决不可能仅仅限于目前的书业格局,像百度、苹果这样的网络巨头一旦涉足独立出版,会是怎样的庞然大物?
不论传统书业中人愿不愿意,互联网思维一定而且正在对书业进行改造,从而对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传统书业在大势上的被终结,实是不可避免,如何在涅槃中重生,就要看从业者们各自的造化了。
实体书店并没有死
至于被过度炒作的民营实体书店,若真有志气,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尝试单点突破。
目前民营实体书店大都在卖书之外探寻新路子,实体书店固定场所,所以它有“空间”和“交汇点”的属性。有些书店深耕这一属性,也能获得成功,比如单向街书店,在文化沙龙方面很可能已经是第一品牌,著名作家、学者已是座上常客,培育了大批固定读者。书店以此为中心,辐射经营饮食、创意产品等等。最重要的是,办一场活动书店所创设、出租的“空间”大致能带来五六千元的营收。
实体书店营造出的公共文化空间,既可成为文化学术传播的舞台,为作家、学者所用,对读者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交流空间,从而实现社会成员的类聚与再组织。单从文化说,实体书店更方便做文化学术传播,它有场地优势,当然,网店如果愿意做同样的事,也可通过另租场地实现;从社会组织层面来说,实体书店为小范围的同人集会,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人人交际”的便利,在“书与人的相遇”与“读书人的相遇”之间都颇有助益,而网络书店目前在“读书人的相遇”方面还少有作为。
实体书店和网店可以取长补短,其中能够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书店完全应有包孕一切文化产品的气量与视野。这是一个读者很少观众很多的时代,游戏和影视都比图书更受欢迎。落后的生产力没有保护之必要,书业应该拥抱变化,接受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
拿万圣书园、季风书店、三联书店和晓风书屋等偏重学术品位的书店来说,他们已有长期的品牌积淀和读者群体,以其选书的品位和在著书人、读书人群体中的号召力,或许具备独自打通书业上下游的前提条件,若能在平台上实现创新,自行研发或合作研发阅读器,或以其他形式与成熟的超级平台进行合作,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电子图书制售,其实不再是梦。
反过来,网络红人基于大量粉丝,进军书业也大有可为,郭敬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就在刚刚过去的2013,两个网络视频脱口秀主持人高晓松和罗振宇都各自出了书,而且那书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不是一本,而是一整个系列。另一个网络红人“罗胖”罗永浩,近年选择了手机制造业,产品还没有推出就聚焦了大量拥趸,如果他选择了电子出版或平台创新呢,粉丝们恐怕也是买账的。他们的共同特别是,基于个人魅力打造“魅力产品”。
粗放的“注意力经济”,必然要被精准定位的粉丝化、亲密伴侣化的“魅力经济”取代。无论是有魅力的书店还是书业中人,我期待并乐见他们的成功。(来自:FT中文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书店倒闭潮来袭 书号成本有望降低 实体书店“自救”新招:大众书局上海美罗城店联姻电影 美国SEC对巴诺书店展开财会相关调查 最大民营书店“光合作用”重组失败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靠什么熬过赔钱的15年 搜索更多: 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