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热闹景象还没有散去,“双十二”又已临近。因12月12日的谐音与“要啊要啊”相似,众多商家纷纷将此作为噱头,又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卖力吸金。
如今商家的人造节日越来越多,从“羊绒节”“羽绒节”“女人节”“翡翠节”,到“5·20”、会员日、店庆等,五花八门的人造节日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商家为何“造节”成瘾?与传统节日相比谁更具吸金能力?
商家热衷“造节”
人造节日不是新词,但今年尤其盛行:第一个引起关注的应该是1月4日,电商以“示爱”为名发起了促销大战,当日国美打出“爱疯抢”宣传语,以Iphone5为噱头,推出全场满返赠券活动;亚马逊网站抓住年轻人心理,推出爱你一生一世珠宝秒杀专题;连以卖书见长的当当网也来凑热闹,推出一系列爱情题材图书,且售价均为13.14元。
而后,在“5·20”“11·11(光棍节)”等日子,淘宝、京东、当当、唯品会等电商都推出了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仅“双十一”当天,天猫总成交额达到350.18亿元,同比增长83%。“双十一”刚过,电商又开始为“双十二”的促销活动造势。
除了电商外,实体商家也越来越热衷于“造节”。像上个月,南昌路某大型百货商家迎来了周年庆,场内不少品牌推出了五折的优惠活动。而丽新路某商场,几乎每月都有“节日”促销活动,以提高人气。
据了解,目前除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外,三八妇女节、七夕节、老人节等诸多节日都成为商家们营销的重点,再加上各大商场的会员日、周年庆,大大小小的节日营销有二三十个。
拉动销售明显
“各大商场的节日营销越来越多,与今年的整体经济环境有关。”洛阳中央百货相关负责人说,经济疲软、消费意愿不强、电商冲击等多重因素,使得今年国内的百货业业绩普遍出现下滑,而如今不少消费者又养成了“无节不消费”的习惯,为此,商家只能通过各类节日提高人气,拉动销售。
与传统的节日相比,人造节日对销售的拉动更加明显。“今年十一黄金周前三天的销售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反倒是‘双十一’等节日的销售额同比有了明显的增幅。”某百货商家说,现在一到节假日,市民纷纷出游,自然在本地的消费就少了。而百货业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又很难吸引外来游客进店消费。
“专门为消费者打造的节日,对商场平日的销售提升是立竿见影的。”某品牌珠宝店工作人员乔杨说,像目前他们推出的“翡翠玉石节”,日销量比平时增长了近10倍。
造节逐利不能过头
业内人士表示,人造节日眼花缭乱的背后是商家的逐利之争,而眼下这种逐利所带来的“甜头”也将使“造节营销”成为一种趋势。那么未来传统节日的营销会被人造节日所取代吗?
“两种节日营销并无冲突,目前人造节将与传统节日营销互补,一起成为商家销售的手段,而且节日促销模式正逐步走向常态化、均衡化。”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说,传统节日的主要特点是基于民族习俗、亲情和政治纪念,商业行为的接入需要嫁接,需要有消费者的情感转向。而当前盛行的人造节日直接来自于商家的创意,直接为商业服务,不需要嫁接与转向,消费者也在逐步认同,其前景广阔。
不过,王府井百货相关负责人翁捷认为,“造节”促销最终的目标是达成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促销要多些实实在在的让利,而不能走形式,如果丧失了消费者的信任,就会适得其反。 共2页 [1] [2] 下一页 “双十二”开始促销 天津部分商场同步跟进 “双十二”开始促销 天津部分实体商场同步跟进 天猫双十一后 解读淘宝双十二最新策略 搜索更多: 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