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转型突围
不过,王德生也表示,“虽然零售业发展暂时受到了影响,但是我相信这是转型期的阵痛。”陈有钢也有着类似的看法,虽然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放缓,但并不意味着零售消费必然会出现很大的下滑。
从日本经济发展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低迷期之后,它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差不多由50%上升到60%,储蓄率也下降了,背后就是消费层的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有钢介绍,当时进入核心消费阶层的人,很多是在日本60年代出生的消费者,他们进入消费市场的主体以后,虽然说整个经济非常低迷,但是确实给整个消费的欲望和愿望带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这背后有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但是我想随着中国85后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进入消费的主体,我们相信虽然说宏观经济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但是零售业的未来从中长期来看还是比较健康的。
“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1985年以后出生的人现在占整个零售消费总需求的12%左右,到2020年这个总需求的比例会上升到35%。换句话说,我们这个乐观的一代,花钱的一代,在未来的5到6年里面会成为未来消费当中非常重要的主力。”陈有钢如是告诉记者。
在增长变缓的同时,实际上往往也是零售企业,特别是优秀的零售企业获取更好、更平衡增长的机会。用郭戈平的话说:“这一两年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在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拐点,或者是转折点,那面对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转型和变革就更显迫切。”
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又该怎么去做?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成都伊藤洋华堂董事长三枝富博表示,首先是政府的方向,坚决反对豪华浪费,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其次,消费者的思考方式也变了。以往人们生活富裕是物质的充实,谁都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东西,希望能够物美价廉地去购买。那个时候便宜就是成长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在的市场,中上层顾客和一般市民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内心能够得到更多的满足,希望更加得到重视,希望能够吃更加好吃的东西,希望能够更加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非常率性,但是怎么应对他们的个性要求就是我们成长的原动力。
以后的零售企业并不是单纯的销售东西,如果单纯销售东西,顾客是不会来的。三枝富博解释道,因为去任何地方,顾客都会买到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品牌。这样的话,没有必要我们亲自去购买,还不如在网上购买。所以,要成为顾客选择的商店,就必须做出让顾客心动的临场感,非常专业地告诉他穿的方法、吃的方式,或者每次都有新的提案。
的确,顾客对富裕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得到更新鲜、更充实的感受,或者是很舒适的印象,或者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或者是很新的认知的喜悦感、安心感。三枝富博也多次提道,“我觉得这并不是说因为网络有了,所以说我们实体店销售就会下降。我认为零售业应该从自己所站的立场一步步改善。”
正如陈晓东所言,“不是电商太强,是实体店太弱了。”
孙为民也坦言,零售是做商品经营和顾客服务的,然而最近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的发展,消费的快速提升,实际上使得我们很多零售商在这两个问题上越跑越远。
孙为民拿苏宁举例道,“我们2000年以来快速扩张,每年店面数量增量大于存量的发展,结果形成什么局面呢?就是大量的引厂进店,厂家建立专区,厂家销售专员进入我们店面,商品的销售是厂家,商品的定价是厂家,这样非常强的依赖也导致我们快速的线下发展。现在确实感觉到互联网对我们产生了冲击,但是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渠道分流的问题,是真正动了我们零售的精髓,也就是商品经营和顾客经营。”
陈有钢综合对比了美国、日本的零售业发展轨迹表示,从未来的战略转型来看,还应该是牢牢围绕去认识、去把握、去提高零售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仅仅表现在渠道的表现形式。“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非常希望零售业不要被‘万变’所困惑,而应该考虑的是‘其宗’,也就是那个根本的价值。”
陈有钢说,通过消费者调查,发现全渠道的消费者并不是在选择渠道,并不是说这个消费者就要在线下买,或者就要通过线上买,而是全渠道的寻求价值,不是在选择渠道。所以,零售转型如果以渠道表现形式为出发点,可能就丧失了,并且远离了零售的本质。
另外,随着这个地点分销向场合分销发生转变,消费者资源,特别是忠实的消费者的资源相对于门店资源来说,势必会成为未来零售商最核心的资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