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争的激烈,不同品牌的发展方向也出现了分化。有的主要吸引加盟,有的全力做直营店;有的要求当月盈利,有的先抢地方;有的已扩张到省外,有的占据了客流密集的繁华地段,在单店选址方面取胜;有的单店数量超过了170多家,在规模方面取胜;也有的品牌开店速度放慢了,转而加大对增值业务的投入。
竞争如此激烈,便利店为何还大张旗鼓扩张?
“以前我们主要租门面开店,现在都是房产作为门面,房产可以等升值,也可以出租,以后但凡开新店都会采取购买门面的方式。”前述王经理说。
张培彦也认为,目前便利店扩张更看重的是无形资产。便利店选址一般在住宅区、车站附近、道路边的娱乐场所等地,最大的特点是能形成“社区亲情场所”,培养起固定的消费群体。不管加盟还是自营,主要通过规模盈利。
“除了抢占地盘,有的便利店是为了坐等被收购。”
陕西中商联商业研究院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建红说,单店品牌、网络渠道本身就有价值,西安中小便利店一般是先进社区,并不急于跨省扩张。当然,做好了是有人收购的。
有些店月净赚近万元 也有开张不久就关门
对于许多便利店运营商来说,收取加盟费是真正的生财之道,然而,如果便利店不赚钱,还会有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来加盟吗? 随处可见的24小时便利店究竟赚不赚钱?
一位业内人士称,一般来说,24小时便利店毛利率在25%左右,50平米左右的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达到4000元左右才不至于亏本,目前地段好且人流量大的门店1个月净利润可达8000元到1万元。“营业额太差就会换地方,减小面积、转租出去甚至关店都是很正常的。”南稍门附近一位便利店负责人说。
为弥补资金不足,有的便利店走吸引加盟的路子,“加盟也是为了扩张,”付先生说,不能保证每个店选址都是黄金地段,实在难以扭亏为盈就得关,西安已有几家企业有关店的经历。
加盟了南郊一处便利店的李先生,在外地时就想开便利店,回到西安后看到一处便利店客流很旺,于是加入该公司,从营业员做到实习店长,最终成为店长,重新装修后以内部员工加盟方式得到该店50%的股份,目前该店日均销售额将近8000元,除去开支每月收入近万元。
但激烈的竞争让这个行当也很不好干。某品牌便利店负责人付先生说,虽然都开店,但有的营业额比较惨淡,还有开了不久就关门的。本报曾报道,今年年初西安市西郊一中学旁开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但没过多久就改为快餐店。
“肯定有亏损的,但只是战略性亏损,因为前期对社区入住率、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调研不够或预估太乐观。”
西安另一家便利店负责人郭宏也提到,新开店都需要一段市场培育期,关店、调整发展战略和布局是很正常的。“积攒的人气和消费习惯是一笔无形资产。”他说,比如在地铁沿线开的便利店,主要是给地上的便利店做品牌推广,前期需要比较长的市场培育期,前期说不定有的店在亏本,月均收入四五千元就算很不错了。
已有风投涉足西安便利店
日前有消息称,上海一商业连锁运营公司拟收购西安某品牌便利店100%的股权,打入西安市场。
尽管关于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众说纷纭,但西安便利店市场被资本注意已是事实。
“有风投曾跟西安的便利店接触过。当然,风投看中的是单店数量比较多的,100个店以下的看都不会看。”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家国内著名创投公司的张经理则表示,西安的24小时便利店以社区店居多,扩张性没体现出来,被产业资本或有产业背景的机构收购是有可能的,但风险资金会否介入要看便利店的规模、成长性、营收是否上升等。
“已经有风投涉足西安便利店了,我们就是这样。”前述王经理说,其公司背景本身就是风投公司,他们进来之后就主要给便利店融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上市。“开一家店至少需要二三十万,前期能开几十家自营门店就是因为有风投的支持。”她说,50家以上门店要投上千万,必须有风投资金支撑,才能保证现金流和日常开支。
事实上,西安的零售业已上演过多次并购,如晶众家乐、海星、爱家等西安本土超市被并购。西安便利店会不会再次上演被收购的大戏?
郭宏认为,西安零售业将会在街头巷尾展开商战,现有的便利店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
“像增值服务方面,西安的消费习惯还没跟上,利润率也不高,比如充话费一般也就能分成1%到5%,主要是为增加人气,最近我们在考虑跟电商合作。”张培彦说。
“西安的便利店应该注重差异化竞争,而不是跟风开店。”王建红说。
关于便利店的未来,或许正如一位便利店企业负责人所说:“前期抢地盘的热潮过去之后,拼的是真正的软实力。人才、品牌和后续资金的比拼才刚开始。”
(华商报 记者:黄涛)
共2页 上一页 [1] [2]
便利店“72变”:怎样拥抱电商“龙卷风”
便利店是美国2012年惟一双增长的渠道
便利店的“小”与“大”
太原唐久便利店试水京东网店 传统零售迎来变局
唐久便利店将携手京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