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天津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1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商业地产的热潮下众多开发商纷纷将目光瞄准购物中心或商业综合体项目,例如红星地产全面进军商业领域,表示将投入1000亿资金发展红星商业。天津传统商圈小白楼、滨江道商圈持续人气高涨,而在新进驻天津的购物中心里,大悦城异军突起,特色主题活动培养出了天津居民对于体验式消费的全新认识。
然而在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天津之后,却并非所有的购物中心都如预期的运营良好,反而显得有些门庭冷落。对此,搜狐焦点对于天津购物中心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特邀专家评析天津的购物中心是否存在过剩之趋势。
购物中心井喷现象突出 中国在建购物中心超过全球一半
根据戴德梁行2013上半年度天津房地产市场总结,2013年,全国新增购物中心总量将迎来高峰,20个主要城市将有约150个购物中心开业,新开业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预计到2015年底,部分二线城市的供应量将翻番。2009年后开发商纷纷转型商业地产,购物中心开发热潮兴起,促使这几年的开业面积激增。
购物中心已经成为国内最抢眼的商业形态之一,据世邦魏理仕的最新研究,截至今年5月,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达3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012年为2800万平方米),达历史最高水平,而中国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就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达到1680万平方米。
从天津市场来说,从2009年至今,全市每年开工建设的大型商贸设施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投资近500亿元。从大悦城、水游城、万达广场等综合商业体到32万平方米的银河购物中心,从友谊精品广场、永旺梦乐城等十余个大型商业设施,到意式风情区、鼓楼商业街等数十个特色商业街区,短短几年内,天津零售市场整体规模急速攀升。
传统商圈优势依旧 新进购物中心两极化现象严重
小编于今日走访了天津各大商圈的购物中心,小白楼商圈、滨江道-和平路商圈作为天津的传统商圈,由于其核心的地理位置和大家的传统购物习惯,继续保持其既有的优势,在晚上和节假日期间门庭若市。即将在9月1日开业的天佑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滨江道、和平路引领的传统百货业态通过上百年的积淀,在天津消费群里有非常固定的口碑,已经深入到人们潜意识消费观念里。”他同时也表示,目前天津的商业情况较为复杂,以万达广场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开拓了天津商业全新的面貌,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最近3年内开始转型综合体的模式,住宅、社区、商业紧密结合,同时又以大悦城的精准定位、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最为耀眼。
在近两年新进驻的商业购物中心,小编发现存在非常严重的两极化现象,如大悦城打造的成功商业模式并不多见,相反在开业之初定位高端的某些购物中心则显得门庭冷落,仅能够依靠购物中心中的餐饮娱乐带动客流。对此,大悦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悦城并未处于传统商圈,但凭借精准定位、品牌组合、体验式消费模式和方便的配套设施,逐渐成长为天津时尚新地标。这得益于大悦城的体验式消费模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区别于传统商业,更注重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也更高的商业形式。大悦城从环境营造到体验式业态的扩大,从业态混搭到主题活动策划,都给津城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丛屹表示,天津很多大型购物中心目前的经营状况与其在开业之初的定位并不相同,在经营的同时逐步改变模式以适应现有的状况也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一些体量很大的高端项目必定需要一定的消化时期。
中国人均商业面积过剩 同质化发展如同自掘坟墓
早在2006年,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就曾在其发布的全球零售发展指数中指出,中国市场零售业趋于饱和;2011年,上海、杭州等地人均商业面积纷纷步入过剩行列,当时,上海的人均商业面积为2.5平方米,已超过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的警戒线1.2平方米。
对此,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丛屹表示,一味同质化的扩张必然导致购物中心空置率的上升,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结合当下潮流及消费者的习惯,打造具有个性的购物中心,才是开发商将目光投向商业的重点。
而对于天津未来商业购物中心的发展,丛屹教授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告诉小编在学术圈,讨论极为广泛的一个话题是一个城市应该先成熟再建设配套,还是先建设配套再发展成熟。他认为目前中国这种先进行建设的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必经任何市场从开始走向成熟都需要一个消化期,而我们也应该耐心等待这个蓬勃发展时期的到来。 (来源:搜狐焦点网天津站 作者:吴雯娟)
北京购物中心纷纷加大儿童业态占比 提高客流 天虹商场首家购物中心深圳宝安中心区开业运营 贵阳“一站式”购物中心带火朝北、清河新商圈 轻餐饮进军购物中心 店中店模式或成新趋势 折扣购物崛起 奢侈品折扣购物中心逐鹿中国 搜索更多: 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