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5月4日,日本的家电巨头,世界排名第二的山田电机宣布关闭其位于南京的门店,而此前这家日本家电巨头一共在华开设有三家门店,此次关店之后,不排除山田电机有意向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而在更早的2011年2月,此前排名世界第一的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电器一夜之间关闭其在华的9家门店,随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在全世界都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俩大家电巨头,为什么纷纷在中国市场败退呢?这些在国外具有品牌规模效应的五百强企业怎么就在中国走不通了呢?国外家电巨头到底在中国遭遇了什么?
因何而败?
败因一:水土不服,国外通行模式中国走不通
虽然与国美,苏宁同为家电零售行业。但是双方模式有根本性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国内企业都是先货后款,同时采取向厂家收取促销费的方式来获利,有点类似于轻资产商业地产运营模式,所有的费用都出在厂家身上,包括促销费,堆码费,厂家人员导购的工资等。而百思买等国外经零售商采取的是买断制,通过买断产品的所有权赚取差价,这种模式对于厂家非常有利,厂家无资金压力,也无促销这些通路成本。而国内零售商则把成本都转嫁在厂家方面,俩方面对比,山田和百思买这种国际通行法则明显处于劣势,无法占用厂家或者经销商资金,就没有更多的现金流去完成更多店面的扩张,也无法做到更好的性价比了。这恰恰是国内家电业核心竞争优势。 
败因二:遭遇“群狼围剿”
不管是之前败走中国的百思买电器,还是此次败退中国的山田电机,其店面的规模都无法超越国美和苏宁。山田在南京更是只有区区1家店。而国美和苏宁超过10家以上,在主流的大城市甚至会有多达50家以上店面,基本可以覆盖到各大商业城市的主流CBD,店面多最大的好处是会给消费者一种品牌直觉,开店多的商家会是更好的商家,促进消费者更好进店消费。另一方面,一个区域多店优势会形成人气的协同效应,不管是促销还是其他品牌广告的推广活动,本土品牌都可以形成群狼效应,利用规模优势“包围”外资品牌企业,使得国际巨头们在“被包围”之中疲于奔命。 共2页 [1] [2] 下一页 京信用消费新政:买家电享零首付零利率 绍兴:百货商场、家电卖场“吸金”忙 家电连锁社区一梦 苏宁国美开始关闭社区店 水土不服电商冲击 外资家电连锁折戟中国 电商“价格战”开火 家电厂商隔岸观火 搜索更多: 家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