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一双匡威经典款帆布鞋,售价要三四百元,比普通的贵很多,这就是品牌的力量。给这双匡威鞋加入川久保玲的创意和经典的“小眼睛”标牌,那至少要再贵1000元,这是设计师的力量。
青岛女装何时能展现出这种力量?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本次系列报道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热情讨论、建议支招,帮助女装行业认清不足、找到差距,为明天发展得更好。这也是我们推出此次报道的本意,提振士气、坚定前行,青岛女装的梦想就会实现。
经过十几年发展,青岛女装攒下了一份“家底”。但不可否认,这份家底并不殷实。记者与众多业内人士交流中,大家普遍认为产业链不完整、进店难、缺人缺钱是发展女装品牌的三大难题。突破这些瓶颈,未来青岛女装才能真正崛起。
发展青岛女装三大难题待解 一难 产业链不完整 成本难控制
青岛有数千家服装企业,98%是代工。产品原料采购多数在外面,本地买不到合适的面料、辅料。这个问题造成的难度有多大?青纺联设计师薛继亮拿做一件成衣为例说明,由于产业链不全,青岛企业每个环节都要多付出努力。“面料、辅料大都要在外地采购,需要不停地出去跑市场、谈判。”他说,一件时装不仅面料、款式重要,辅料也很重要,有特点的扣子、拉链采购不到,服装的效果就出不来。到外地采购,量少了,厂家不伺候,发货慢;大量采购,很多企业没这么大产量。只能提高价格采购,这样又提高了成本。相反,南方服装重镇都有完备的产业链,便捷的原材料采购通道,在“衬衫之乡”义乌大陈,衬里、扣子,做衬衫的所有原材料都可以在小小的一个镇子上购齐。同样,在“苏溪”,做袜子的材料应有尽有。
二难 进店难 一等三年“再看看”
费尽力气,把服装产品做出来了,渠道又是难题。首当其冲就是进店难。恩玛秀丹设计总监高丽新对此感慨颇深。三年前,她就想让品牌进入一家岛城高档百货店。对方招商经理的回答是,“你的产品不错,但我们地方也紧张,要不等等吧,等建了二期再说。”三年过去,高丽新再去找,对方还是犹豫不表态,给她回话说再等等。“谁能等得起?企业发展能有几个两三年。等两三年过去,什么机会也没了。”她说,百货店好言婉拒还算好的,有的对本土品牌直接是撵出来。她认为本土品牌难进百货店,问题是多方面的,有资金的问题,品牌的问题,外来和尚会念经的问题。
三难 缺钱、缺人 做大很难
做高端女装需要投钱、投大钱,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ITTZO品牌感触最深。“服装行业投资大,见效慢。要做大品牌必须有大资金投入。”一洲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王燕说,ITTZO创牌近5年来,一洲公司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在国内高端女装界有了一定声誉。一些城市的高端百货店也抛出了橄榄枝,但受限于资金不够、人才缺乏,一洲公司不能迅速进入,限制了发展速度。她希望政府能恢复当年2400万元的支持计划,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最关键的节点能推企业一把。
共话青岛女装未来 决不放弃服装行业 项阳青: 建女装创意产业园
发展中的困难如何解决,有人说靠政府,有人说更要靠企业自己。有人说要改善大环境,有人说改善企业小环境更重要。其实没有定论。“咱们家底薄,自然配套的市场小,上下游产业链不健全,对设计师人才,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小。这不奇怪。”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说,但回顾前十几年,青岛女装是从零开始,那时候难度更大,困难更大,“还不是一样做出现在的成绩了?”他认为,环境需要一点点改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他坚信,青岛肯定能走出全国一线的女装品牌,“作为一个伴随着青岛城市成长的母亲产业,我们决不放弃纺织服装行业!”
项阳青表示,要让纺织服装千亿级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青岛需要一个专门的女装创意产业园。建产业园,最难的是土地问题。“建这个产业园,不是为了税收,而是为了打造设计人才大平台,把本地设计师留住、把外地人才引进来!”此外,还可以把服装辅料市场建起来,补足产业链缺失的一环。
应义壮: 做小批量、做高端
应义壮是青岛鑫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一个从业40多年的老服装人。他说,近几年来,一直有人说,服装行业是夕阳产业,没有价值了,也不值得下大力气去做了。他在日本考察市场时却深受震撼:量体定制工作室大多在写字楼内,全靠极致的服务和口碑留住顾客;厂家做一件服装精益求精,不求量大但求满意度;顾客来量体,要像看牙科一样提前预约…… “人家把服装行业做得,简直是一种享受。”他说,看到了发达市场的运作模式,他坚信“服装行业真不是夕阳产业,以后大有前途。”对于青岛女装品牌,应义壮分享的经验是小批量、做精品应该是未来的趋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青岛本土女装品牌涌现 加速突围志在全国 杭州女装70%浮游电商 是大鳄还是群鱼? GAP收购女装零售商Intermix剑指高端 玛诗可MAXIGO女装入驻郑州王府井百货 女装品牌薰奈儿湖南岳阳开店 搜索更多: 女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