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内外资超市迎来“攻防互换”拐点
http://www.redsh.com 2013-03-01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日前,关于各大超市2012年的开关店数据陆续出炉。在经济形势下行及消费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去年外资超市的扩张速度普遍放缓,在华关店数量也创下新高,而内资超市经过多年苦练“内功”开始逆袭领跑开店速度,并以加速布局社区店为“防转攻”的转折点。有关专家分析指出,经过模仿、学习、兼并整合等阶段,内资超市在经营模式、行业规模、消费趋势把控等方面已有能力与外资展开对决,超市业新一轮洗牌将至。

  外资纷纷关店“断臂止血”

  近日有境外媒体报道称,沃尔玛高层在电子邮件中表示,由于受到工资税调高的影响,2月份到目前为止为该高层任职七年来最糟糕月份,沃尔玛股价在邮件披露当天一度下滑超过3%。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则显示,2012年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等排名全球前三的外资零售企业,去年在华开店幅度同比降低27%,且都出现了关店现象。去年沃尔玛关了5家店、家乐福关了2家、TESCO乐购关了5家。

  卜蜂莲花虽然只关了1家店,但其近日发布2012年业绩显示,全年净利润亏损近4亿元,甚至出现流动负债、1年期银行贷款额急剧增加的现象,其一位内部人士透露,2013年年初,卜蜂莲花要计划裁员大约涉及员工近400人左右,并关闭8家亏损严重的门店。如此高密度的关店,再加上三大巨头在同一年相继换帅,引发了业界种种猜想。

  “前期扩张过快、电商冲击、消费疲软等因素才是导致沃尔玛业绩下降的主因。”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表示,另一方面,超市物业的租约集中到期也是关店的直接原因,2011~2015年是外资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期,零售企业将不得不面对租金上涨甚至续租失败的风险。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销售业绩下滑的情况下,企业以关店方式来“断臂止血”也不足为奇。

  相较之下,一些内资超市去年则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华润万家2012年整体销售额达941亿元,新开门店88家,截止目前全国的门店数量达到4425家,新开门店位居内资超市之首,而永辉超市开47家,排第二位。这两家内资企业不仅去年开店速度超过了2011年,永辉的生鲜经营、华润万家的多业态扩张还成为零售界学习的方向。

  内资借社区店“转守为攻”

  一项调查显示,2006~2012年,大型超市销售增长极为缓慢,但依然占据各跨国零售巨头的最大比重。大卖场模式一直是外资超市进军中国市场后的一大优势。沃尔玛高层日前也表示,未来三年沃尔玛在中国开出的100家门店仍将主要是大卖场。

  对此逸马国际顾问公司总裁马瑞光表示,随着一线城市大店址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少且资金投入增大,大卖场投资风险增大,培育期加长,外资开店速度将被拖慢。而更多的内资超市则灵活应变,以社区店为进攻据点,租金便宜开店成本也低,成功率更高。马瑞光表示,在与外资超市的竞争中,社区店一向被视为本土超市“最后一块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业态”,去年内资超市逆势扩张,社区超市数量贡献最大。

  记者了解到,2月5日,百佳超市一天就在广州、深圳同时开出两家社区超市,从1月24日百佳名盛广场店开业,至春节前短短10多天,百佳就在广东市场开出5家社区超市,均为19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的“食品加强型”超市,食品占比达80%以上。百佳超市物业及发展部总监林惠贞表示,与传统大卖场相比,这种超市更清晰品类分类更显紧凑丰富,注重顾客的购物体验,迎合了都市人快节奏生活希望方便简洁的购物方式。在2013年华润万家计划在广州地区新开门店56家,其中新增社区超市将达50家。

  马瑞光还表示,随着外资超市在选址和税收上的“超国民待遇”渐渐终结,内资超市开始脱离“模仿外资”的发展策略,在理念、技术和资金水平上也与外资超市的差距越来越小,追赶势头日益明显。比如内资超市大规模投资各级城市,一线城市以社区超市为拓展重点,而二三线城市组建“超市+百货公司”、“超市+购物中心”的模式,或大幅开展高端超市,进行多业态错位发展。

  专家观点
  经营模式是双方对决关键

  伴随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消费减慢,目前国内零售业进入结构调整阶段。过去内外资超市在中国市场以门店数量、销售额来论成败的法则显然不再适用。有专家指出,过去对门店数量、销售额的单一考察显得单薄,在这之后更需要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式特色、自营产品比重以及结构优化程度。

  “内外资超市行业的演进,现在已经到了模式、经营力、规模和对消费趋势把控对决的时代。”广东省流通业商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目前在经营模式竞争上,存在着“外资标准化策略”和“内资在本化与商业元素组合化”对决的局面。马瑞光也指出,人力、租金的上涨,给超市带来的费用率超过营业额的2%,实行增加销售毛利率,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率的组合拳模式,比如优化商品族群、提高自有商品的销售,才是根本之道。

  不过,马瑞光表示,社区商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并不会完全替代大卖场。调整阶段的到来,对外资超市和本土企业,都将是一个挑战。外资、内资企业在模式上各有利弊,下一步就是要看在调整时期,谁能抓住机遇,占得上风。

  相关报道
  一线市场不再受宠

  由普华永道和经济学人信息部共同发表的《2013年亚洲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前景展望》显示,随着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未来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据保守估计,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中国家庭比例将从2011年的约11%上升至2016年的41%。超市业在去年的开店布局就印证了上述趋势。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等超市企业均把扩张的重点区域放在了二三线城市,甚至开始向县级市布局。家乐福去年年底在安徽蒙城县开店,沃尔玛也将惠选超市开到了湖南永州道县,试水四线城市。记者发现,目前已有统计数据的企业共开出了266家门店,但仅有23家门店开在了一线城市,比例不足10%。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二线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也使得传统零售商逐渐重视三四线市场。
  (信息时报 郭柯堂 林建敏)

刷卡手续费最高降37% 大超市每月省几十万

常州开启“大卖场时代”:有超市门店327家

租金高企 百佳超市重回广州中旅商业城很难

卜蜂莲花超市又招风波 中国区被传裁员3成

难觅亮点 卜蜂莲花超市巨亏折射战略失调

搜索更多: 超市

责编: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