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外资零售巨头遭遇“滑铁卢” 败局分析
http://www.redsh.com 2013-02-23 红商网 发布稿件

  商业地产专家杨咏诗分析:“核心商圈优质商铺日益紧缺,地下一层商铺租金不再那么便宜了,租金成本的涨幅超过普通中高端超市的承租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百佳超市于1994年开出第一家门店。此后,由于不允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政策,导致百佳超市陷入整改窘境。2000年,百佳以“1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将旗下14家百佳超市门店转让给荷兰阿霍德公司投资的顶顶鲜超市,然后退出上海市场,仅保留梅龙镇广场一处近600平方米的单店。

  2006年,百佳卷土重来,一改以往标超业态,在杨浦区国和路开出首家大卖场,然而由于水土不服,该店两年后再度悄然停业。2011年,百佳高端品牌TASTE在古北黄金城道开业,然而一年多后却再度面临关店困境。

  曾在百佳梅龙镇广场店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超市平时人气不差,然而租金高企、运营成本太高致使门店不得不关闭。“那么高昂的租金环境下,只有卖高端进口商品才可能实现盈利,那些高端超市中连矿泉水都是进口的,一瓶十几元,毛利极高,但百佳却错误地选择社区居民作为主要消费人群,这使得他们的成本压力无处转移。”业内人士分析说,“在上海,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一般至少要达到15家,才能发挥连锁的规模效应。过少的门店会导致包括进货、招商等各种经营成本上升,加之零售业不高的利润更是难以承受节节上涨的租金。”

  选址似乎一直是百佳超市的“致命伤”。据业内人士分析,此前的百佳超市国和店位于五角场与中原商圈的交合处,而两大商圈内分别拥有竞争力很强的欧尚中原店和沃尔玛五角场店,因此百佳超市的人气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销售业绩也一直不理想。而古北店也有同样的问题,临近的家乐福是其重要竞争对手。

  截至2011年,百佳超市位列全国连锁百强第76名,较2010年下降一位,全年销售规模为43亿元。到5月底时,百佳超市在大陆将仅存46家门店,其中广东42家,其余成都2家,武汉、昆明各1家。

  记者手记
  
零售业“过冬”没那么简单

  百思买退出中国、万得城终止两年“测试”期、沃尔玛、家乐福、TESCO这排名全球前三名的外资零售业巨头,去年开店幅度平均降低27%。似乎外资零售巨头在华已经举步维艰,在中国市场开始进入调整阶段。但经济社会的运行,从来都没看上去那么简单,外资零售业的困境,不止源于经营层面,大环境也是很强的受控因素。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多个行业步入寒冬,这股寒意最终传导到了直面消费者的零售行业,国内零售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A股中6家以超市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除步步高和新华都这两家区域性超市外,其余公司均出现业绩下滑或亏损。

  零售业在经济下行时和其他行业的最大不同是,其他行业如果有一个公司破产,其他公司会日子好过一点。而对零售业而言,一个公司破产,破产前的大甩卖会搞乱市场秩序,破产后零售面积又迅速被新的公司进驻,所以从来都起不到减少“产能供应”的作用。

  无论是家电大卖场还是超市,都应往“品类专业化、体验差异化,运营精细化”方向发展,因为消费者越来越转向个性化和情感型消费。企业需要通过提升品牌、丰富体验来迎合需求细分化。最终,上下游这种“从规模向差异化”转变的大趋势会传导至零售渠道商。

  由于无法像百货商店一样,依托稀缺商圈、攫取垄断地租、享有较高进入壁垒,卖场注定是竞争异常残酷的行业,因此在这一轮发展的瓶颈中,零售企业能否转变增长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上海侨报)

3页 上一页 [1] [2] [3] 

茂业系举牌逼停大商 产业资本频增持零售股

今年春节零售业增速创3年新低

春节“成绩单”难掩传统零售2013隐忧

春节消费5390亿 区域零售商销售增速放缓

苏宁酝酿大变革:张近东谋零售转型

搜索更多: 零售

责编: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