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永旺等日系零售在华难寻“失去的十年”
http://www.redsh.com 2012-12-06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尽管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最早,但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却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因其一贯谨小慎微的作风,失去了中国零售的黄金十年,无论是永旺、华堂还是伊势丹,在华发展都不尽如意。

  反被欧美的同行抢尽了风头。在欧美同行以开店和并购大肆圈地做大规模之时,日本零售企业却从不选择并购途径迅速扩大规模,甚至在新店拓展上也畏手畏脚,固守着仅有的几家门店,闭关自得。

  这使得大部分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多年没什么长进。起初还算能入眼的陈列、布局、服务及营销逐渐落伍,竞争优势消失殆尽。整个日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更是早被其他外资零售企业远远甩在了后头。

  华堂在北京甚至一直在亏损。这个在日本以精细华、生鲜经营及GSM闻名的零售巨头,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曾一度是本土零售企业竞相学习效仿的对象。但今天呢?同行们已经基本不光顾它了。如果你去过日本,恰好参观过日本的华堂商场,你就知道为什么了――本是同根生,差距咋就这么大?

  惟一还能拿出来炫耀一番的,便是伊藤洋华堂在成都的百货店,据说在其全球200多家门店中,业绩也数一数二。可惜的是店数太小,进入中国15年,目前在成都还只有5家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惟独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几乎所有外资企业在华都借机加速扩张,而日本零售企业却在中国选择了战略收缩。有分析认为,这是继黄金十年的缩手缩脚后,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失去 的又一次绝佳机会。

  但2012年却大不一样,在大部分同行进行战略退守之时,日系零售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大力度加码中国市场。

  根据日经流通新闻的零售业调查显示,计划在海外开店的日本企业中,有30家零售企业选择在中国开店,所占比重最大,企业数量同比增长四成。

  以伊藤洋华堂为例,在日本其业绩亏损日渐严重。但2012年8月,在宣布关闭日本国内一成门店、裁员半数以上的同时,却在华成立了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计划重点深耕中国西南地区市场,同时进军西北和华中,并以高端百货为主打业态。

  要知道,这家企业还是首次在日本之外建立独资公司。

  无独有巧,2012年3月,永旺集团在北京设立永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整合在华各地业务,并重点发展京津和华北市场。此前,永旺在中国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

  而前几年在中国市场连续关闭济南、上海华亭等门店的伊势丹百货,也宣布将在华开出第6家店。此外,大创百货、无印良品等都传出新的在华拓展计划。7-11、全家、罗森均在加速拓展中国业务,7-11相继开放上海、北京、成都的加盟,全家甚至表示“将来有可能在中国开设25000家门店”,罗森则计划10年内将在华门店数增至1万家。

  除大型零售巨头外,日本的专卖零售在华也要逆市扩张。日本知名珠宝商AsmeEstele、F&A、AQUA、HOLDINGS.INC纷纷宣布拓展计划。日资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则以“未来10年,中国市场销售超过日本市场”为目标。

  这是一个实在让人看不懂的战略,莫非,日系零售被打了鸡血?或者,在日本国内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日系零售想在中国重新找回“失去的十年”?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中国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一是本土企业已经壮大,二是外资同行虎视眈眈,三是新兴业态及购物方式正在强势压缩传统零售的生存空间。日系零售再想“大跃进”难度较大。

  不过,精细化管理、精致的陈列、自上而下的勤奋精神、人性化的顾客服务――日系零售还是有其内在优势的,若是把在其国内的精髓实打实地克隆到中国市场,或许还有一丝突围的希望?

泉州出台措施支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做大做强

北京传统零售上演店庆反击战 与电商打平手

零售药店实行分级管理

美国感恩节期间零售额预计将达591亿美元

瑞士表高价背后:零售价是成本5倍

搜索更多: 零售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陈岳峰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