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奢侈品高价难降 为吸引消费低调触网
http://www.redsh.com 2012-11-13 红商网 发布稿件

  为何奢侈品开始在欧洲提价,以缩减价格差?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告诉记者:“此举背后是品牌的价格策略,名义上是由汇率原因导致的欧洲提价,实际上更多是为了保证中国区的销售利润,品牌在中国市场利润最高,该举措有助于将购买力留在国内。 ”

  奢侈品观察人士欧阳坤则指出,奢侈品在定价时会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税率、营运成本、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制定最后的价格指数,并非全球性定价,采取区域性定价,品牌基于所在地的消费能力进行价格调整是奢侈品在中国价格昂贵的最主要因素,“奢侈品在中国的利润保有率,即品牌定价和年度价格涨幅达45%,在北美市场这一数值仅为30%,欧洲为20%。 ”

  记者随后咨询部分业内人士,尽管“利润保有率最高”这一说法持保留意见,但内地奢侈品毛利率较高,奢侈品想引导消费回流意图明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现在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今年进一步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境外购买比例提高,奢侈品在华业绩堪忧,为保证中国内地市场门店销量,再加上维持其在欧洲市场的门店效益,才采取这样的价格调整策略。 ”

  税收并非高价唯一推手

  多年以来,包括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纷繁复杂的税收成了奢侈品“入境抬价”的最好理由。据悉,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约10%到35%,增值税17%,手表等还要征不同税率消费税。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到岸价400美元折合人民币2560元的奢侈品,按照15%关税计算,进口关税费384元,增值税(2560+384)×17%,约500元,消费税 (2560+384)×(1-30%)×30%约1261元,该款商品在中国的售价至少为4705元,比到岸价贵两千多元。此前更有报道称,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奢侈品专家卢晓却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消费税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除了烟、酒、珠宝等产品外,大多时装产品并不征收该项税收,中国加入WTO后,平均关税税率仅11%,国内外奢侈品差价是由税收引起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

  记者在200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看到,卷烟、化妆品、汽车、游艇、手表等的确存在一定消费税,其中化妆品消费税为30%、高档手表消费税为20%。尽管白领赴欧美“血拼”常见的箱包产品并不在收税之列,其价格仍较欧美高出30%至40%。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中,记者查询到,非稀有动物皮的箱包关税税率10%,仅和乐器、邮票、体育用品等品类税率一致。

  奢侈品观察人士欧阳坤指出:“尽管化妆品、珠宝、汽车等商品在中国的综合税收的确较高,但箱包类产品税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他举了两个例子作对比,以兰蔻香水为例,在中国征收30%进口商品消费税、17%增值税、10%关税,综合税率57%,但在美国却只收取8.25%的消费税,我国内地税收的确较高。

  然而,他进一步补充,Coach手包在中国内地的税收为17%的增值税加上10%的关税,无消费税,总共27%的综合税率;在法国进口税3%,加上19.6%的增值税,综合税率将近22.6%;在印度,Coach手包要交35%的进口税、12.5%的增值税加上24%的消费税,综合税率高达66.5%,但在印度,Coach的包价却仅是中国内地的1/3,美国的1/2,该国其他奢侈品商品大多都比欧美要便宜很多,可见对于奢侈品牌而言,综合税率与零售价格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代理商模式增加销售成本

  有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在华售价高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系代理商模式,“奢侈品在进入中国内地时由于对市场不熟悉、前景不明朗、政策不够了解等原因,多数采取代理商开店模式,其中不仅带来管理问题,还可能通过一级、二级代理商推高品牌的零售价。 ”上海米岚城市奥莱公司常务副总裁胡立炜告诉记者,“以杨浦新开的奥特莱斯集合店为例,它所采取的买手制的形式缩减 20%到30%的中间经销商成本。 ”

  胡立炜说,集合店之所以价格低廉主要原因是买手制直接订货,这些买手与欧洲品牌之间至少有十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受邀参加订货会,通过现金买断的方式拿走最新货款,通过自己的集合店销售,“经销商拿货存在高损耗、营销费用等,预付款项约为总价的20%,但买手制购买的商品对于品牌商来说不予退换,现金支付,风险更大,但价格也更低。 ”

  一位奢侈品行业人士透露,品牌给经销商的售价一般为零售价的五到六折左右,经销商开店的人工、给商场的租金、物流等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经销商占据渠道优势后,甚至能掌握品牌定价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品牌不断扩张、市场知名度逐渐提高,不少奢侈品牌已在着手收回代理权,Hugo Boss、Burberry等品牌都曾宣布转为直营,Coach、Gucci、Prada等也已转为直营,然而品牌定价并未因此应声下跌,除了直营店本身开店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外,更为隐性的原因是,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助涨了品牌涨价的底气。

  炫富心理导致奢侈品大有市场

  贝恩公司《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总额约2120亿元人民币,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奢侈品消费额已跻身世界三强,达1595亿元人民币,排名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大的需求市场,尽管品牌以每年10%左右的增幅提价,但购买力却并不受影响,涨价成了常态化的选择,价格越贵,买的人似乎越多。 ”奢侈品观察人士欧阳坤指出,奢侈品采取的并非成本定价法,而是价值定价法,这种定价规则一来让市场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二来不受原材料、人工成本涨跌的影响。不仅如此,国内房地产商的“求奢若渴”也令奢侈品气焰高涨,商业地产专家杨咏诗告诉记者,一些商业地产商为了引入高端品牌,不惜以免租金仅收提成的方式分担风险,更是满足奢侈品牌各种苛刻的装修要求,给予部分大牌以补贴。

  “中国这些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高收入人群往往要显示自己的品位,而收入不高的消费者又在省吃俭用购买奢侈品炫富,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品牌自然制定高价策略,再涨都有人买。 ”梅新育分析指出。此外,一位奢侈品行业人士私下透露,中国奢侈品消费中礼品也是重要方面。

奢侈品在华销售增速骤降 仅为去年1/4

内地奢侈品全球最贵 品牌垄断替代性弱

内地奢侈品价格比国外贵51%

为什么富人不在国内消费奢侈品?

国内“奢侈品”:不少商品在国外是白菜价

搜索更多: 奢侈品

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新闻晚报  滕芙勤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