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刚刚入秋,中国服装行业也进入了“多事之秋”。李宁公司的人事变动、美特斯邦威被疑虚假财报,负面消息接二连三地曝出,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都与库存问题有关。
事实上,高库存已经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的难题,而对于造成高库存的原因,销售景气度下滑因素远大于行业扩张的因素。
为解决库存与销售的难题,各企业也大显神通,或寻求与电商合作,或选择渠道下沉,但这些并非治本之策。
高库存成行业难题
有时候,一份亮丽的半年报也会给公司带来麻烦。这次让美特斯邦威栽了跟头的 “香蕉皮”,依然是被服装行业反复提及的高库存问题。
此前美特斯邦威的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存货余额由年初的25.6亿元大幅降至17.5亿元,降幅高达32%,逆市增长21%。在服装业普遍受困于高库存的上半年,这份财报显得极为“扎眼”。有媒体质疑,称美特斯邦威的逆市增长或存在猫腻,相关风险已致使遭压货的加盟商反弹和高管集体撤离。
10月15日,美特斯邦威停牌。当天晚间便发布了4000字的澄清公告。美特斯邦威对其消化库存的解释就是,今年上半年公司直营终端零售体系保持了22%的增长,为有效降低存货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为了控制存货规模,新品采购同比下降29%。
即便如此,美特斯邦威依然难以挽回颓势。一方面是快速消减的存货,另一方面是服装行业普遍忍受着的库存高压,对于美特斯邦威产生 “粉饰”2012年财务报告的质疑,似乎并不稀奇。
事实上,作为服装纺织类公司的一员,面临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下滑并非美特斯邦威一家。
从2011年服装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看,李宁的存货总额达1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15.5%;海澜之家存货总额约38.6亿元,占总资产的56.82%。七匹狼、九牧王、森马等品牌的存货数量也居高不下。而在今年的中报中,87家上市的服装纺织企业中报披露累计库存量732亿元,这一数据在2011年是699亿元,在2010年仅为501亿元。
去年至今,整个服装行业似乎都面临着库存难题。
销售下滑是主因
对众多服装纺织企业来说,眼下的困境源于销售景气度下滑因素远大于行业扩张的因素。事实上,高库存的直接原因就是销售差。
“目前的经济形势对服装企业库存高企影响非常大。 ”有评论人士认为,“高库存、销售差是目前服装行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就此分析,“由于在销售过程中需要与经销商配合沟通,使得企业得到的销售反馈信息既不迅速也不够透明。在今年经济增长乏力、消费不振的大环境下,服装行业受到明显的冲击,库存问题凸显。 ”
另一方面,国内服装品牌的利润又接连下降。由于这两年人力成本的增加,服装价格突飞猛进,以前品牌服装的出厂吊牌价格是成本的3倍,但现在出厂吊牌的标价已提高到7至10倍。
中国服装业资深分析人士汪前进解释说,“这意味着,原来标价300元至400元的国内商品,现在的标价在1000元至2000元左右,这几乎是中档国际品牌的价格水准。 ”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国内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销售难以为继,加之高库存的压力,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出路或在渠道整合
对于不少服装企业来说,清理库存已经被列上了日程。
马岗建议,“还是要从零售的角度解决库存问题,比如与电商合作、借由专业的清理库存公司帮忙、与工厂店合作、加大促销力度等。 ”
事实上,不少服装品牌都在与网络销售运营公司进行联系,拓展网络渠道。它们希望能够打造一种被称为“三网合一”的销售模式,即将 “线上互联网”“线下传统实体店渠道网络”与“手机移动网络”合一进行销售,以消化日益增长的库存。
以更低的价格将产品销售到三四线城市去,也是一些企业的无奈选择。三线和四线渠道的经销商对一些过季产品,尤其是对低折扣的库存产品非常感兴趣。此前对经销商管理十分严格的“十月妈咪”就开始了下沉渠道的动作,在三四线城市招经销商。
一时间,饱受库存压力折磨的服装企业各显神通。各种以库存减重为目的的措施,必然会取得一定效果。但即使由此成功消化了库存,而形成高库存的根本内因没有改变,那么由高库存消化库存高库存的循环往复并不能改变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数据显示,中国品牌服饰的产销比在60%到70%之间,甚至是更差的40%。但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一些外资的服装品牌却几乎没有库存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服装企业未在管理机制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没有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支持,没有真正高效、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也是造成库存失控的重要原因。
显然,在苦练内功方面,国内服装企业还差得很多。
9月纺织品、服装鞋帽出口增速明显回升
民族服装品牌高端化之困
服装纺织库存凶猛 周转率连年下降
超发服装一款小方块男童上衣不合格
河南服装企业达九千家 去年卖服装6.5亿件
搜索更多: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