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销售放缓 奢侈品消费市场面面观
http://www.redsh.com 2012-10-25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尽管今年以来各大奢侈品零售商的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但对于过去一直引以为傲的中国市场,他们依旧充满信心。日前,英国奢侈品代理公司D-Excellent宣称即将入驻中国长春,奢侈品品牌零售店不断向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推进。此外,汇丰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现在世界大约四分之一奢侈品的买家是中国公民”;还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旅客在海外购买高档商品消费折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诸多事实表明,中国奢侈品消费在连续两年居世界之首后,中国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仍吸引着众多奢侈品商家。

  支撑奢侈品消费的中国军团

  汇丰的最新报告认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远未成熟。总的来说,在中国市场上,各种奢侈品品牌依然在吸引更多新客户,而不是服务于老客户。”意大利时装企业RobertoCavalli在发布盈利预警的同时也自信满满地表态,“奢侈品行业的光明前景不会蒙上阴影,因中国市场需求仍非常强劲”。

  那么,这股消费大军来自何方?近20年来,中国经济日趋成熟,部分超级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不断发展。麦肯锡研究显示,到2020年,约4亿的中国主流消费者每人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将介于1.6万美元和3.4万美元之间。财富的聚集使得这部分阶层不再满足于生存需求,对奢华物品以及生活方式的追逐几乎不可避免。然而,为何当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后引发的却是更多的忧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奢侈品消费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认为,“奢侈品的产生是由于生产力大幅过剩,满足了基本的消费需求之后,在品质、档次和艺术等方面的集中追求和拔高。但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动因是炫耀性的,并不是在享受奢侈品所带来的高品质。”

  的确,暂不论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有多庞大,就算是大部分城市工薪阶层也不得不为生计和高房价而折腰,中国人真的有实力去消费奢侈品吗?除了先富起来的富裕阶层,到底是哪些人构成了奢侈品消费的中国军团?有资料显示,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未富先奢”、“年轻化”、“礼品化”等特点。具体而言,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大约占自己财富的4%去购买,而在中国则要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实现“奢侈梦想”。在消费者年龄结构上,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这个比例远高于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我国,部分奢侈品购买者与使用者相分离,奢侈品消费还因此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奢侈品需求释放至海外市场

  时至今日,中国人在国外的强悍购买力有目共睹,当一些国际知名大都市购物季节到来时,各大购物商场里往往聘请有专业的中文导购以方便不会外语的国人。上述汇丰银行报告还显示,尽管中国人继续在奢侈品消费中占据重要份额,但实际上仅有10%的交易是在中国内地达成的,其他消费则在香港和澳大利亚等地区进行。

  消费者为何舍近求远?原因不外乎三点:品牌全、质量好、价格优。记者了解到,中国人热衷于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牌首先看重的是其高品质和优质服务,“同样产自中国的物品,出口的就比在国内销售的质量好”,日渐精明的消费者深谙其道;其次,在港澳地区及欧美国家,奢侈品种类齐全,更方便消费者“扫货”。

  此外,国外购买奢侈品有显著的价格优势。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大陆奢侈品价格通常要高出国外30%到40%。一方面,国外的奢侈品在一些特殊时点如节庆时常有打折或降价促销;另一方面,税费、运营成本和定价策略等多重因素也导致国内外奢侈品价差明显。“在国外平价的商品在中国则成了奢侈品,因此有机会出游海外的居民必然将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释放到了国外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巨额消费能否回流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反观国内,尽管消费走势相对比较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已经传递至终端,从央行二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居民收入感受指数和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均出现环比下降,为1999年有调查以来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业内预计今年三季度的消费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家经济急需内需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应通过什么样的政策和手段使巨额境外奢侈品消费回流国内?

  事实上,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近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下一步要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促进进口与国内流通环节的对接,特别是鼓励国内商业企业发展直购式的销售平台来经营国外品牌消费品。

  这一政策立即引发热烈讨论。专家认为,直购式销售平台能使高档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更加顺畅,可引进更多的国外品牌,国内已有的垄断性品牌有了竞争对手,自然会通过降低价格来赢得销售业绩。消费者既可免去差旅费,又可转化为更多的国内消费。另外,还有专家建议,为改变目前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偏好,一方面要培育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做强自有品牌,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着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育高端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认同度。

巴宝莉关广州工厂 奢侈品在华进入调整期

奢侈品电商能否借“大牌授权”翻身

我国奢侈品定价全球最高 比法国贵72%

小众奢侈品牌纠结中国市场 多层次落点突围

奢侈品好买不好养 世界大牌售后缺失

搜索更多: 奢侈品

来源:金融时报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