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目前有便利店6400余家,平均每4000人就拥有一家,其网点密集度全国最高,外资与内资似乎平分秋色。其中,盘踞上海多年的农工商拥有1500家左右的好德、可的;本土大佬上海联华示旗下拥有1200多家联华快客;而国有老牌良友金伴在上海也拥有将近600家店。也正由于这个原因,致使便利店都过得很艰难。目前,由于同业竞争加剧、租金攀高、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便利店面临极大的压力。
2007年年底,上海农工商集团接手光明集团旗下的可的便利店,并一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便利公司,门店总数达2314家。而时隔4年,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农工商便利店总数才2356家。平均每年新增门店不到11家。也就是说,现在,上海便利店市场上,外资与本土便利店市场份额和门店的比例是2比8的话,再过三至五年,很可能就是4比6;又过三五年,很可能就是6比4,甚至7比3,上海本土便利店占优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同时,外资便利店在商品结构、选址布局以及人力资源上和内资便利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早在2008年,全家在华便利店已做到店铺端赚钱,2011年第三季度则跨过总部费用的损益平衡点,单季获利突破1000万元。
另一方面,内资便利店的盈利水平一般在1%左右,而且目前是“亏多盈少”。以单店日均商品销售额为例,上海的7-11约为1.5万元人民币,而内资便利店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至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至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至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
在关键的盈利模式上,外资便利店更注重单店盈利,以7-11为例,其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加盟商的利润分成,也就是说,加盟商赚钱越多,总部的盈利就越大。他们不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也不收取加盟商的配送费,而这两项恰恰是内资便利店的主要盈利模式。反观内资便利店的加盟方式,依然没有跳出大卖场的窠臼。由于可以收取进场费与配送费,所以,即使加盟店亏损,总部也能保持盈利,而这对于单店来说是灾难性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上海即将出台的“规范”主要是针对流程性、规范性的事项,对便利店服务形象、商品、服务人员、店铺环境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规定。但事实上,在便利店业态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便利店的竞争早已超越店址或营业时间这样的传统竞争要素,更多地集中于如何提升为消费者的服务上。因此,无论此次“规范”出台与否,便利店竞争的关键最终都将落在服务这张牌上。
上海便利店竞争过度如何规范? 大型零售业显疲态 便利店扩容警惕烧钱 增加来客率 台湾便利店、大卖场跨界竞争 日本便利店因气候异常导致销售额减少 内外资便利店对决 看内资的危与机 福州便利店社区周边少 不“便利” 青岛将扩大品牌连锁便利店服务居民消费 7-11便利店严苛加盟条件玄机 投资赚钱难 便利店运营商美宜佳触网受挫 国寿上海试点“便利店”模式销售保险 便利店难辨会员价零售价 须看清标签消费 便利店扎堆现象严重 有何生存之道? 杭州便利店赶时效 错峰夜配 郑州报刊亭退路进店 便利店将设销售点 郑州书报刊走进超市便利店 方便市民阅读 成都7-11加盟门槛26万 便利店巷战升级 7-11便利店在北京成都广东加盟费用不一 遭遇水土不服 九江24小时便利店“投降” 遭遇水土不服 浔城24小时便利店“投降” 7-11开放个人加盟 30万元投资便利店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