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商网讯:在上海,目前有着6400多家便利店,平均每4000人就拥有一家,其网点密集度全国最高。也正由于这个原因,致使便利店都过得很艰难。目前,由于同业竞争加剧、租金攀高、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便利店面临极大的压力。
在便利店争相角逐的上海,小小便利店正在引发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近日,上海将于年底出台《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规范》的消息频频传出,一纸“规范”到底能不能为激战正酣的上海便利店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它对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又或者是在某种程度上扼杀着市场自由竞争的细胞呢?
“插手”过度竞争
在上海,6000多家便利店正上演着一出沪上大会战,因而人们也戏称上海是便利店的“魔都”。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目前有便利店6400余家,外资与内资似乎平分秋色。其中,盘踞上海多年的农工商拥有1500家左右的好德、可的;本土大佬上海联华旗下拥有1200多家联华快客;而国有老牌良友金伴在上海也拥有将近600家店。
直观的数据揭开了上海便利店竞争惨烈的冰山一角。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上海便利店网点密集度达全国最高水平,平均每4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分析道,上海便利店业态接近饱和。由于便利店密度太高,致使各店遭受微利甚至亏损,便利店都过得很艰难。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上海便利店起步时间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2005年就达到饱和状态。再加上租金攀高,人力成本增加,便利店面临极大的压力。
而在中外便利店拼杀的正眼红之时,一场来自政府将要开始“插手”规范便利店竞争的风声近来不绝于耳。
据参与起草该“规范”的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介绍,《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规范》是由上海商务委员会和上海市连锁经营协会牵头起草。为有效提升上海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和水平,《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规范》地方标准即将进入审定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对于在同一商区,百米内同一品牌便利店出现五六家的现象,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表示,《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规范》将规定合理的区域空间,设置相应距离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会将指导相关连锁企业合理调整布局,推动行业合理有序竞争。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合理区域空间内设置相应距离”似乎很难界定,究竟便利店间隔距离多少才算合理,或许市场更有发言权。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规范”似乎对上海便利店最受关注的如何限制同业选址恶性竞争方面,仍然没有太大突破。而且“规范”毕竟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对于限制便利店过度竞争的实际意义可能不大。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据参与起草“规范”的相关专家表示,此次将要出台的“规范”主要从提升便利店服务质量方面考虑。“"规范"主要是对便利店服务形象、商品、服务人员、店铺环境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规定。不会做出百米内只能设立几家便利店的限制,而是针对流程性、规范性的事项。”
而记者还注意到,无论此次“有形之手”是否真的要“规范”上海便利店的选址问题,但早在十年前,行业内的一纸“盟约”早已将选址风波推向高潮。
选址进入误区
2002年10月,联华便利、可的便利、良友便利、好德便利、华联罗森、21世纪便利、85818、四海便利、家家乐等上海便利店协会成员“歃血为盟”,制定了上海便利店首份“选址公约”。
根据当时的约定,在一般路段的同侧或相对两侧开设便利店,店与店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00米;交通要道、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或拐角,不低于半径50米;坚决做到不隔墙、相邻开店等。当时的一纸“选址公约”曾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后,这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专家告诉记者,“十年前,上海
各家便利店签署的百米公约早已没有什么约束力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上海卢湾区打浦路、瞿溪路、斜土路区域,在大约0.5公里的范围内,竟然挤进了9家便利店:罗森、可的、好德、喜士多、良友、全家、21世纪便利店。专家表示,“它们同样小巧玲珑、同样彻夜不休、同样在你未想跨入时就打开了自动门,在拥挤的街头拥挤地生存着。”
事实上,这一幕“拥挤的便利店”在今天的上海正愈演愈烈,这也是上海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规范”的原因所在。而上海市场孕育的商机也在促使上海市各大商业集团纷纷进入便利店这一业态。便利店的遍地开花也使得便利公司之间“抢点大战”日趋白热化,很多繁华路段几乎是10米一店,甚至店与店之间仅一墙之隔。
这或许印证了一句业内有名的选址格言:假如你实在不知道该怎样选址,那就学你对手的做法,它到哪儿,你就到哪儿。于是选址战中的“扎堆”效应产生了。
而近年来,商家在便利店选址方面进入了许多误区。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表示,首先,便利店的选址不强求一定要开在人流多的地方,即便开设在居民区也需要一定流量的流动性顾客群支持。便利店单体规模小,可采取灵活的选址策略,除居民区、居民商业区外,办公区、文教区、医院以及车站、码头等都适合便利店而不适合超市进行选址开店。
其次,便利店的营运能力所能覆盖的区域即所谓商圈比较小。有调查显示:便利店的商圈为250米,这就使便利店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一范围内消费者的特征及需求成为可能。
发展便利店属于长期投资,回收期较长,同时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必须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益,这也许是上海各大便利店公司苦苦“圈地”的苦衷。但店铺之间没有了距离,大家的日子更加难过了,这才是上海便利店选址风波的根本所在。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一场“贴身肉搏”会不会更加迅速地带领行业优胜劣汰呢?大型零售业显疲态 便利店扩容警惕烧钱 增加来客率 台湾便利店、大卖场跨界竞争 日本便利店因气候异常导致销售额减少 内外资便利店对决 看内资的危与机 福州便利店社区周边少 不“便利” 青岛将扩大品牌连锁便利店服务居民消费 7-11便利店严苛加盟条件玄机 投资赚钱难 便利店运营商美宜佳触网受挫 国寿上海试点“便利店”模式销售保险 便利店难辨会员价零售价 须看清标签消费 便利店扎堆现象严重 有何生存之道? 杭州便利店赶时效 错峰夜配 郑州报刊亭退路进店 便利店将设销售点 郑州书报刊走进超市便利店 方便市民阅读 成都7-11加盟门槛26万 便利店巷战升级 7-11便利店在北京成都广东加盟费用不一 遭遇水土不服 九江24小时便利店“投降” 遭遇水土不服 浔城24小时便利店“投降” 7-11开放个人加盟 30万元投资便利店 传新加坡FMCG便利店将正式登陆中国 搜索更多: 便利店 |
|
共2页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商报 王琰 责编:寄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