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假洋品牌监管难 意大利来华打假陷僵局
http://www.redsh.com 2012-04-10 红商网 发布稿件

  北京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此次意大利来华打假事件,意大利方面如果没有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接洽,那么具体的调查工作则不由工商局负责。“他找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牵头查这事儿。”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取证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举报方能够提供证据则是最好的。那么,如果有证据证明某公司的确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工商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呢?该工作人员说,“比如你在路上违章了,首先查你有没有驾照,如果有驾照,又要看看具体违反了哪一条哪一章。其实工商是一个道理。”

  记者又联系了国家工商总局询问其对“假洋品牌”有什么看法时,一位工作人员称“国家工商总局并不负责具体的案件,要由地方工商局出面处理。”

  针对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递交的第一批侵权名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1年10月12日作出回复称,中国商标总局已驳回了“尼诺·费雷(意大利)”(Nino Ferletti Italy)、Bestibelli Milan两个品牌的商标注册申请。至于一些涉案商标使用人在商标使用中自行添加意大利地名的行为,回复称意方可根据《商标法》有关规定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还有一些宣称其为意大利品牌或意大利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需由有管辖权的工商机关依法调查后予以认定处理。

  这让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负责人戴胜桥很为难:“这些品牌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我们该向哪个工商部门举报呢?”戴胜桥认为,他们作为意大利的政府机构,很难去一家一家联系地方工商部门。

  据了解,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由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领导。意大利经济发展部是意大利的官方机构,职能相当于中国商务部,但是其管理范围却比商务部更宽泛,其中包括了电信、能源等行业。在管理对象方面,还包括商标等。

  “作为意大利的政府机构,我们当然要举报到中国国家层面的管理部门,如果必须到各个城市去打官司,我们这个部门只有6个人,怎么忙得过来?而且打假也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北京庞标律师事务所庞理鹏律师告诉记者,对于“假洋品牌”的监管,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商家去国外注册商标回来卖本身并不违法,是商家自己的权利,政府不应该管。但是,如果商家误导消费者,注册了国外商标就用“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进口”等进行虚假宣传的话,工商部门就可以管了,并且是有义务管的。

  “意大利来华打假”陷入僵局

  戴胜桥告诉记者,他在2010年4月来到中国时发现,一些所谓的意大利品牌,既没有在意大利注册,也没有意大利设计师参与设计,更没有在意大利设厂。意大利经济发展部认为这些“伪意大利品牌”有损意大利形象,于是让戴胜桥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着手调查。

  从2011年7月1日开始,意方总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汇报了三批名单,每批10家。后两批投诉,意方至今未得到回复。而最近意方又陆续发现了三四十个“伪意大利品牌”,准备近期将再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投诉。

  “可能因为不太了解中国国情,老外这么打假可能陷入僵局。”山东众成仁和(淄博)律师事务所于启光律师认为,“从法律上来说,投诉中国企业假冒意大利品牌,意大利政府方面作为主体并不合适。”他分析说,“如果是中国市场上有假冒意大利企业品牌的情况,意大利政府方面可以在得到意方企业授权的情况下,代为打假,但实际上不是这种情况,那么意大利方面以政府作为权利人进行投诉就不合适了。”

  这也是戴胜桥感到为难的地方。在他看来,这些“伪意大利品牌”侵犯的主要是中国消费者的权益,但一般中国消费者很难了解到这些品牌是否为真的意大利品牌,他们只是向中国消费者们提供这方面的参考信息。

  于启光认为,国家工商总局对于意大利方面反映的情况大可当做“线索”处理,让有管辖权的地方工商部门进行调查认定,然后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既然意大利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伪意大利品牌”的线索,我们就应该对涉及的30家企业逐一调查,若情况属实则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彻底把这种现象清理干净。

  庞理鹏律师认为,这种现象归根到底侵犯的还是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消费者应该起诉这些厂家,从而打击这些假品牌。据了解,庞理鹏所在的律所正在向全国征集消费者维权的线索,希望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维权,走公益诉讼的模式。

  尽管来中国打假并不太顺利,但戴胜桥表示:他们会将打假进行到底。“下一步,我们会选择打官司,我们将会按照各城市假洋牌积累的数量,集中到某一地的法院进行起诉。”戴胜桥称,“我们不想半途而废。”

耐克等46个服装品牌供应链“中毒”

白云皮具城不做A货集散地 自有品牌成方向

服装品牌注册“北大状元“商标未予通过

闽运动品牌爱追草根 不再豪掷请明星代言

Zara等多家服装品牌被曝私设暗管违规排污

石狮服装企业品牌升级中的侧面隐忧

沃尔玛市场营销负责人:如何重塑品牌

进口家具零关税终结 国内品牌迎契机

30个假洋品牌摘下面具:造假手法荒谬

中国运动服装品牌试水国际市场

家乐福:“自有品牌”品类数量增加

济南:“洋品牌”服装中国造 男装成重灾区

茅台生产成本不到百元 将继续申报奢侈品牌

立邦多乐士两大洋品牌涂料曝质量丑闻

杭州商业新品牌井喷 星巴克首进萧山

立邦多乐士齐曝质量丑闻 洋品牌占半壁天下

超市自有品牌品质遭质疑 不算“物美价廉”

奢侈品牌在广州从“血拼”到“淡定”

可口可乐成功获得百事客户邓肯品牌

晋江安踏、乔丹等品牌鞋帮陷资本迷局

搜索更多: 品牌

2页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俊秀 谢怡晴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