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本土服装偏爱“洋马甲”本色竞争有多难
http://www.redsh.com 2012-03-15 红商网 发布稿件


  北京翠微商场二楼女装部,各式起着洋名的国内服装品牌随处可见。

 

  【阅读提示】

  红商网讯:目前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强势登陆中国,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本土品牌选择先行穿好“洋马甲”,伪装国际化,借此提高身价,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本土服装业如何抛弃急功近利、告别伪装,承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又如何修炼“内力”,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阳春三月,相约三五好友,逛街购置春装。北京翠微商场二楼女装部,放眼望去,各式品牌洋味儿十足,什么“斯”、什么“奴”层出不穷,店铺主标识几乎都用英文,价格也和国际“接轨”,一条围巾竟然都要2000余元,一件春装动辄数千元,细看商标,有的是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生产,有的甚至就是北京郊区生产的。

  分明是“中国娃”,为何要起个洋名字呢?

  “洋马甲”等于高身价?

  有人说,中国的服装市场宛如“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也有人说,在世界服装品牌前二十强全部登陆中国市场的当下,咱们自家门口的竞争就是国际化的竞争,赢取了家门口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赢得了国际化的胜利。

  现实是,能够突出重围并在国外开拓一片天地的本土企业寥寥无几,大都和国际品牌“扎堆儿”在一起,先行穿好“洋马甲”,伪装国际化,实则为了给自己增加身价,赚中国消费者的钱。

  在中国,尚有两个公共标准可以衡量品牌的受欢迎程度,分别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后者已在2007年停止评选,并在今年9月期满,目前在服装业有51个产品享有此荣誉,其中起洋味儿名字的有约30个,“中国驰名商标”中的许多服装品牌也都如此。从整个服装行业来看,据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统计,无论男装女装,起洋味儿名字的企业高达85%到90%。

  “国际品牌多少,已成为行业内部衡量商场档次的不成文标杆。在百货业是销售主渠道的现在,有些国内品牌希望进入到高端商场,就要接受高扣点率,还得在显著位置标识洋名字,企业为了生存,价格就得水涨船高。”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解释说。

  李凯洛进一步分析道,“价格的构成结构非常复杂,生产制造成本并不是大头,包括商场扣点率、租金、人员、库存方面的营业成本能够占到70%。因此标价是成本的五六倍非常正常。”

  消费者的炫耀心理也助推了价格的提高。“崇洋媚外”的心态还一定程度存在,觉得国外的产品就是比国内的好、比国内的贵,一些本土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洋品牌的追求,就故意打造出这种形象。

  服装陈列设计专家王军提出,高价格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块灰色消费的沃土,“高端商场中,很多消费者都是用礼品卡消费,有些本土服装品牌生产和国际大牌源自同一个工厂,质量可能相差无几,但没有明显的标志,如同很多‘天价烟’却没有包装一样,能够体现出‘低调的奢华’,很有市场。”

  本色竞争到底有多难?

  本土品牌穿“洋马甲”早已不是新现象,时尚潮流的中心在欧美,“学习要先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起个洋名字,再请些国外设计师,在服装产业发展初期对于企业发展、先进技术引进等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还有一些本土品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了适应国际化而需要起一个切中品牌内涵的洋名字。

  中国男装品牌“报喜鸟”是个颇有中国味儿的名字,自2005年起,随着市场发展,“报喜鸟”也给自己起了个英译名,“Saint Angelo”,意为“圣洁的天使”。对此,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表示,起洋名字的前提是不能蒙骗消费者,“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高,用一个有洋味儿的名字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知,是迎合市场的表现,同时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现在国内的一些品牌发展很快,虽然不能和国际一线大牌去比,但在整体产品质量和服务上不输于欧洲二三线品牌,例如广州的“例外”、杭州的“江南布衣”等都拥有相当一批忠实的消费者。王军表示,“他们没有一味去模仿国外品牌,像‘例外’运用东方美学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有些本土品牌一直在模仿照搬,从未有超越,这样的服装‘赌徒’一定会输。”

  市场鱼龙混杂,有的企业起个洋名字就宣称自己是国外“血统”,其实商标注册地和产地都在国内;有的企业只在国外注册了商标,就开始编造故事并用作宣传“噱头”。在陈大鹏看来,盲目追随国际化的风气不可取,涉嫌欺骗消费者的“假洋鬼子”的生存空间更会日渐狭窄。“近年来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注重性价比,眼睛是雪亮的,‘假洋鬼子’们没有持续发展能力。”

  若在一二十年前,一味崇尚“洋马甲”,尚能迎合一些消费者的炫耀心理,但在消费者日趋理性的现在,褪去缺乏本土文化内涵的“洋马甲”,淡定些,从容些,不盲目地被国际潮流带着走,潜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样有能力靠本色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

  国内品牌如何修炼内力?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服装产业才开始发展,但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服装品牌。但从现实来看,本土服装企业在时尚潮流和国际市场中不具备话语权,就像一个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个子蹿得很高,但没有肌肉,尚需锻炼“内力”。

  服装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时尚产业,产品做到最后比的就是文化。本土企业锻炼“内力”,指的就是打造品牌内涵,结合国际市场潮流的发展,同时以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诉求和消费方式生产产品。时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需要文化去涵养,需要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很多国际大牌都是用的创始人自己的名字,像香奈尔、路易·威登,不仅经历了百年积淀,在经营发展道路上更是小心谨慎,生怕砸了自己的牌子。

儿童服装价格上涨的面面观

在华外商将服装投资业务逐渐转向菲律宾

浙江平湖打造百亿服装箱包专业市场

服装品牌价格战 降价风席卷韩国

山东临沂组建服装产业园 打响本地品牌

国内36家服装企业运营总部入驻石狮

服装注册“芝华士”遭诉 法院判芝华士败诉

大中城市女性服装月均花费4267.8元

需求结构变化带来我国服装“集约化“发展

英国服装销售额下降 零售业复苏前景堪忧

纺织服装业有望成为湖南第十个千亿产业

服装品牌一二线城市拓展 促使百货变脸

吉尔吉斯斯坦的服装产量上升了5倍

服装行业新品牌切忌盲目开设网店

重庆发力叫响渝派服装品牌

长春:杰克琼斯等品牌服装被检出甲醛超标

大连服装企业亟需转型 破解危局

童装时尚女装成服装行业最热门

墨西哥服装企业再次呼吁将关税提至35%

中国服装业:被动?主动?谁的国际化?

搜索更多: 服装

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人民网  魏薇 责编:寄瑶